跨族群齐心协力,出钱出力协助回教堂翻新工程,这显示新加坡的宗教机构不仅服务信徒,也有助于增进社会凝聚力,是社会发挥的宝贵资产,而非造成隔阂的因素。
义顺2道的达鲁马慕回教堂(Darul Makmur Mosque)经历两年翻新后,于星期六(11月15日)邀请各社区伙伴参加竣工典礼。
主管回教事务代部长兼内政部高级政务部长费绍尔副教授在典礼上致辞时指出,这座回教堂的翻新过程展现跨族群合作,在全球各地难得一见。
“它本身就是一个关于新加坡如何携手共建社会的真实案例。如果把达鲁马慕回教堂翻新的历程整理成故事,将成为全球社区学习的典范。”
费绍尔服务义顺选区多年,他在2011年至2025年担任义顺集选区议员。本届大选转战马林百列—布莱德岭集选区,因无人挑战而自动当选。
他说,在回教堂翻新两年期间,他亲眼目睹跨族群和不同背景的基层组织、信徒和居民携手同心、出钱出力,确保翻新工程顺利进行,并保障回教徒的礼拜需求。
“在新加坡,宗教团体与机构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资产,而非分裂因素。我们必须与每个宗教团体和机构继续同行,共同深化社会凝聚力与团结。”
学校与邻近回教堂支援 工程获多方助力
达鲁马慕回教堂建成于1987年,2023年5月关闭进行翻修。过去两年,部分租金获基层领袖资助,德贤中学(North View Secondary School)提供临时礼拜场地,附近三巴旺的阿斯雅法回教堂(Masjid Assyafaah)则提供办公空间、活动场地和服务。
在各方协助下,总值1500万元的翻新工程提前一个月完成,并于今年6月7日逐步启用。截至目前,已接待超过20万名信徒参加祈祷。原本可容纳3000人的礼拜空间,如今可容纳4000人。回教堂附设幼儿园也已在9月开课。
翻新后的回教堂新增无障碍通道及电梯,设有11间设备齐全的教室,可提供宗教教育与社区活动,音响系统全面升级,方便使用助听器的信徒。
回教堂推出敬老与青年项目 强化社区网络
回教堂还将启动两项重点社区计划,包括Santunan Emas(马来语,意思是敬老关怀)与青少年外展与发展活动。
在敬老关怀方面,回教堂与护联局(AIC)、国立健保集团(NHG)和活跃乐龄中心(AACs)合作,通过宗教讲座和活跃乐龄活动,为长者及看护者提供服务,以促进跨代交流和社区福祉。
青少年发展方面,回教堂与北区回教堂青年网络合作,开办领导培训营、推动志愿服务,培育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意和团队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