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路交通管理局启动新一轮陆路交通总蓝图检讨,未来一年将展开线上线下的公众咨询,让人们参与塑造未来的交通系统。
新总蓝图预计在2027年发布,为新加坡下一阶段的陆路交通发展提供方向,重点应对人口老龄化、新兴科技发展和日常通勤需求的变化。
交通部代部长兼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萧振祥星期六(11月15日)在淡滨尼天地举行的“关爱通勤周”启动仪式上,宣布这个消息。交通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马炎庆也出席活动,并与萧振祥一起参与陆路交通总蓝图的首场公众咨询。
陆交局历来规模最大公众咨询活动
萧振祥说,陆交局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举办多场讨论会,邀请公交使用者提出交通需求并分享日常体验,从中了解不同群体的看法。他强调,这是陆交局历来规模最大的公众咨询活动。
萧振祥希望通过新一系列的参与活动,让更多国人对交通规划产生归属感。“如此一来,我们可以打造共享交通的愿景。新加坡人也会认识到,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提升速度或效率,而是让最多人受益。”
陆交局星期六发文告说,我国交通系统在连接住家、工作场所、学校、休闲场所及各类主要目的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几年,也将迎来多项提升,包括新的地铁线路、加强版巴士服务、更完善的骑行路径,以及更多有盖走道,以应对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
文告指出,随着人口结构变化、科技发展迅速,以及气候变化带来更多挑战,本地交通系统必须持续演进。年长者将需要更直接连接医疗与社区照护设施的交通安排;新住宅区和新市镇的居民也需要安全、高效且舒适的出行方式,以便前往办公地点和休闲设施。未来,交通枢纽将在社区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不仅是转乘空间,也将成为居民日常互动的生活节点。
新一轮的陆路交通总蓝图将继续以2040年总蓝图的目标为基础,同时规划因应出行模式变化和科技发展的新方案。新总蓝图将探讨如何进一步改善日常通勤,例如加强步行与骑行路径、缩短转乘时间,以及提升交通系统在舒适度和无障碍设施方面的表现,使整体出行体验更顺畅。
陆交局将通过往后一年的咨询活动,检讨未来的交通发展方向,同时听取公众对自动驾驶、人工智能交通管理等新科技的意见,并了解人们对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在安全、包容和舒适度方面的实际感受。
咨询活动也将让居民参与构思解决方案,使交通系统更能满足不同使用者群体的需求,包括长者、行动不便者、学生和家庭用户等。
首场公众咨询会 参与者分享通勤体验
在首场公众咨询会上,参与者分享日常通勤体验和希望改善的地方。
19岁的理工学院生申・弗朗西斯科(Shan Francisco Aung-Thwin) 说,新加坡公共交通整体可靠,但地铁与巴士之间的衔接仍有改善空间。他以居住的马林百列区为例说,地铁通车后连通性有所提升,但巴士服务依然不可或缺,“尤其当发生地铁故障事故时,保留沿线巴士能让人们有更多选择。”
另一名参与公众咨询的傅凯汶(30岁,钢琴教师)则透露,他以前几乎乘坐公共交通往返全岛授课,但通勤时间难以掌握,因此三年前选择开车。
他经常遇到巴士到站时间不准的问题:“手机应用显示三分钟,我赶下楼时巴士已经开走;有时候我提早几分钟到站,又得再等十几分钟,因为巴士堵在路上。”
傅凯汶认为,交通路线不应过度集中在地铁上,“现在大家太依赖地铁了,巴士的路线设计应该更分散,以服务更多不同地区。”
随着新一轮规划启动,陆交局的陆路交通总蓝图网页已重新上线。公众也可报名参加不同形式的咨询活动,这些交流将涵盖不同年龄层和背景的参与者,并延伸到学校、行业伙伴与社区组织,通过演讲、比赛和专题活动收集更广泛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