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行动•对抗骗局系列】
你在网上短信平台的聊天群组中看到一则招聘信息。
工作看起来很简单:只需将三张登记在你名下的预付卡卖给对方,就能换取现金。
你以为这是轻松赚钱的机会,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就这样,从那一刻起,你当上钱骡,同时也成为了罪犯。
根据新加坡法律,钱骡相关罪行包括滥用银行或支付账户、电话线路以及Singpass账户资料,来协助诈骗活动。
自今年1月1日起,凡是转让以自己名义登记的SIM卡者,都必须采取合理措施,查明接收者的身份、所在地以及索取卡片的用途。
新加坡警察部队执行员翁莉盈(27岁)指出,即使声称不清楚法律条规,凡明知故犯参与钱骡活动的人,仍可被控上法庭。
她解释说,诈骗集团利用本地电话线路联系潜在受害者,并通过本地银行账户在新加坡境内外转移赃款。他们也常用他人的Singpass账户来申请电话线路、银行账户等服务。
为打击钱骡活动,政府于11月4日通过修订法案,诈骗案钱骡可被判处酌情鞭刑,最多可鞭12下;而诈骗案主谋、集团成员及招募者,则须强制鞭刑至少六下,最高可达24下。
从今年10月起,在接受调查期间仍有可能继续协助诈骗的钱骡,可能被禁止登记新的电话线路,他们的银行账户及Singpass使用权限也可能受到限制。
自10月1日起,已有271名个人及44家企业实体被列入限制名单。
严刑峻法遏制钱骡活动
翁莉盈指出,2025年上半年,新加坡共有超过3500人因涉及诈骗和钱骡活动而接受调查,其中大多数都是钱骡,目前已有超过500人被控。
根据警方8月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诈骗和网络犯罪数据,这段时期诈骗案造成的损失约达4亿5600万元。
她补充说,由于诈骗集团往往设在海外,“瓦解本地诈骗帮凶的运作生态,对打击诈骗至关重要”。
根据警方数据,2025年有约15%允许自己的电话线路被用于诈骗活动的电话用户,属于重犯的钱骡。这些人合计登记了超过1万1000条电话线路。
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市场政策与监管助理司长吴进豪表示,该局正与警察部队及电信公司合作,阻止已被识别的钱骡及企业实体申请新的电话线路,并暂停与诈骗有关的SIM卡。
他指出,任何人包括外国访客,希望在新加坡购买SIM卡,都必须核实身份。每名用户最多只能登记三张预付卡及10张后付卡。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言人则表示,当局要求在新加坡经营的银行采取措施,侦测被滥用作诈骗活动的钱骡账户。
被列入钱骡限制名单的个人,他们的新旧账户都将被禁止使用数码银行服务、提款机以及银行卡交易。
追回流到国外赃款困难重重
大多数骗案受害者最终都无法追回被骗走的赃款。
翁莉盈表示:“一旦资金被转入由诈骗分子控制的账户,就可能在几分钟内迅速被转移到多个账户和不同国家,使追查与追回赃款的工作极为困难。”
她补充说,诈骗活动的规模庞大、数量惊人,使情况更加复杂。
由于新加坡互联网普及率高,诈骗分子可在海外安全行骗,并通过社交媒体和短信平台,以低成本在本地招募钱骡。
即使当局关闭他们的账户或网站,新的账户或网站也会迅速出现。她透露,警方去年共关闭了近4万5000个诈骗网站。
翁莉盈指出,诈骗分子也会迅速调整手法。例如,当警方打击他们利用本地SIM卡行骗时,他们就转向购买本地居民的线上账户,如WhatsApp账号。
她强调:“为了更安全地进行网上交易,我们必须接受金融体系中某些必要的阻力。”
“例如,两步验证和针对高风险银行交易设立的冷静期,虽然会带来一些不便,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安全防护措施。”
【本系列由新加坡警察部队与全国罪案防范理事会呈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