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下旬或12月初,本地都会迎来东北季候风,预计带来持续大雨。公用事业局有意与更多伙伴合作,以便在发生水患时,及时提醒人们避开淹水区。
公用局目前主要通过水患警报Telegram频道和myENV应用,推送有关豪雨和水患的信息。今年7月起,驾驶者也可通过车内智能行车器(On-Board Unit,简称OBU),第一时间收到突发性淹水警报,以便及时改道而行。
本地易发生淹水的低洼地区面积,现已缩小至约23.6公顷,相比1970年代的约3200公顷,已显著改善。
至于有朝一日能否把易发淹水区减至零,公用局副总裁(防洪韧性)许良琪日前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坦言,这很难做到,但会设法把数量继续压低。她说,剩下的低洼区,需要更复杂和具创意的解决方案,单是加宽、加深水道已不够。
她以6月竣工的赛阿威(Syed Alwi)水泵站为例说,长久以来,不论当局如何加深附近的水道,都无济于事,因为水无法流入梧槽水道,以致惹兰勿刹一带容易淹水。
建了水泵站后,一旦降暴雨,可以把雨水先储存在水泵站的地下储水池;储水池深约11米,可容纳多达9300立方米雨水,当水位达到4.5米时,水泵便会自动启动,将雨水抽入梧槽水道下游,最终流向滨海蓄水池。
许良琪说:“这类解决方案需要有足够的土地建造储水池和水泵站,成本也是另一个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