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廊西的一座公园经过翻新,增建了周围居民和科技园员工可使用的新设施,还以陶瓷作品为点缀,凸显裕廊的陶瓷工业历史。

翻新后的公园改名陶匠园(Potter’s Garden),星期天(11月16日)上午由教育部长李智陞主持开幕。他也是西海岸—裕廊西集选区议员。

公园坐落在罗弄大华士(Lorong Tawas)、裕廊创新区(Jurong Innovation District)的洁净科技园(CleanTech Park)旁,靠近南洋理工大学。它原为裕廊生态园,占地五公顷,相等于约七个足球场大小,翻新工程耗时一年左右。

公园的一大特色是边上有本地硕果仅存的两座龙窑,分别在陶光工作坊和惹兰峇哈陶艺工作室内。龙窑是一种烧制陶器的窑炉,依山坡地形而建,因卧斜姿势像龙而得名。

裕廊的陶瓷工业兴起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八十年代没落。为保留这段珍贵历史,裕廊集团与两家陶艺工作室及陶艺爱好者和艺术家合作,在公园内展示陶瓷作品。

延伸阅读

裕廊创新区武林广场落成 增添11万平方米先进制造空间
裕廊创新区武林广场落成 增添11万平方米先进制造空间
窑火不熄 新加坡陶艺的传承与创新
窑火不熄 新加坡陶艺的传承与创新

李智陞在开幕礼上说,尽管公园易名,但仍是一座生态的保护区,访客能看见不同的鸟类,以及翩翩飞舞的彩蝶等。这座公园让附近居民能够享受青葱绿意,也为洁净科技园的员工提供一个更舒适的工作环境。

教育部长李智陞(左)进入龙窑内参观,了解烧制陶器的过程。(邝启聪摄)
教育部长李智陞(左)进入龙窑内参观,了解烧制陶器的过程。(邝启聪摄)

裕廊集团在翻新公园时,多栽种了约400棵树,并把蝴蝶园的面积扩大一半,为蝴蝶提供更多花蜜。在挑选树种时,除了考虑它们是否为本地物种,还考虑到树叶是否为毛毛虫喜欢吃的种类,以吸引更多蝴蝶前去栖息。

公园内出现的蝴蝶目前至少有26种,包括极度濒危的前列蚬蝶(Harlequin butterfly)。公众也有机会在公园内看见黄冠鹎(straw-headed bulbul)、灰头渔雕(grey-headed fish eagle)和鹊鸲(Oriental magpie-robin)等生存受威胁或罕见的鸟类。

洁净科技园计划包括横跨泛岛快速公路行人天桥等

裕廊集团在公园内增建两座儿童游乐场、一个健身角落,并翻新步道和凉亭。其中凉亭尤其受到观鸟者和自然爱好者欢迎。

为了更好地循环使用雨水,设计团队加强生态池塘的功能,在暴雨期间能储存雨水。收集起来的65%雨水在过滤后,可用于浇灌植物等用途。

文礼居民梁子坚(48岁,销售员)星期天上午与健行俱乐部的同伴,步行约半小时到陶匠园。他告诉《联合早报》,公园焕然一新,而且设施完善,会是健行俱乐部成员日后经常造访的地点。

陶匠园位于洁净科技园旁,为科技园员工提供绿意盎然的工作环境。(邝启聪摄)
陶匠园位于洁净科技园旁,为科技园员工提供绿意盎然的工作环境。(邝启聪摄)

裕廊集团新区发展署总署长刘政彤受访时说,翻新公园是发展洁净科技园的一部分,计划还包括兴建今年2月启用、横跨泛岛快速公路的行人天桥等。

长110米、宽八米的行人天桥把裕廊西玉宝区(Gek Poh)、陶匠园和洁净科技园连接起来,方便居民上下班、到公园活动筋骨,也方便居民到陶艺工作室和预计2027年启用的大华士地铁站。

刘政彤说,裕廊集团正与开设在洁净科技园内的公司探讨,资助附近低收入家庭的孩童,让他们在陶艺工作室学习陶艺。

陶光工作坊老板陈德育说,行人天桥启用后,周末的人流多了两成。他相信随着陶匠园正式开幕,会吸引更多人流,有助于推广陶艺,也能保留裕廊的陶瓷工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