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太阳能使用不断普及,废旧太阳能板的处理需求也随之上升,带动更多电子垃圾回收业者扩充业务。
国家环境局回复《联合早报》的询问时说,本地目前有200多家持照的电子垃圾回收公司,其中至少七家的业务包括对废旧太阳能板进行回收处理。
环境局指出,太阳能板的使用年限一般是25年。由于本地大部分太阳能板是在过去10到15年安装的,目前送去回收处理的报废太阳能板数量还不多,但正在逐渐增加。
“随着这些太阳能板陆续达到使用年限,回收量预计会在未来几年进一步上升。”
为确保废旧太阳能板能够妥善回收,环境局正与相关业者密切合作,协助他们提升回收能力,包括在流程中采用更多科技和自动化技术。
本地起步公司KGS,以及家族企业Redux,是近来投入太阳能板回收处理的其中两家业者。
KGS于2016年由新加坡人马克斯(T Max,35岁)和陈芑仲(35岁)创立。两人是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Murdoch University)的同学;前者主修银行与金融,后者攻读信息科技与管理。
2021年,拥有新加坡国立大学技术管理硕士学位的郑琪铭(37岁)加入成为联合创办人。今年8月,KGS的母公司KGS Investments宣布聘请前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为战略顾问。
寻找更多下游伙伴 提升回收效率
《联合早报》记者11月初走访KGS位于大士南巷的厂房时看到,回收太阳能板的机器已安装完毕,地面上也叠放着不少废旧太阳能板。
马克斯受访时说,这台机器是今年6月从一家本地科技公司引进的,能除去太阳能板的铝框,并分两步将面板碾碎,以取得硅和小颗粒的玻璃碎。之后,公司会将这些材料交由合作厂家进一步回收利用。由于硅碎片含有银,公司也正寻找更多下游伙伴提升回收效率。
他说,随着性价比更高的太阳能板进入市场,不少大型项目将陆续进行更换,本地废旧太阳能板的数量也会在未来几年迎来高峰。“我们把这视为一个商机,因此决定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
他说,公司目前有约30名员工,原有的锂离子电池回收业务运营良好。“太阳能板回收业务仍在起步阶段,我们争取在明年6月开始实现盈利。”
距离KGS厂房约10分钟车程的Redux同样位于大士,前身是成立于2012年的谢永兴贸易公司。
Redux厂房内一台新的太阳能板回收机已投入使用,并配备粉尘回收装置。仓库里的四层货架上几乎堆满一叠叠包装好的废旧太阳能板。
Redux执行董事谢粮全(41岁)受访时说,公司使用的回收机器,是今年9月从南洋理工大学的一家衍生科技企业引进的。公司计划与负责拆卸及安装太阳能板的承包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确保稳定回收渠道。
“过去两个多月,我们已回收约80公吨的废旧太阳能板,目标是在未来两三年内让这个新业务实现盈利。”
环境局说,当局并未要求业者采用特定回收方式,各公司可以自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处理方法。
专家:本地未来五年产约3500公吨废旧太阳能板
南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马修斯(Nripan Mathews)和研究员郑耀文博士受访时以保守估算指出,本地未来五年将产生约3500公吨的废旧太阳能板,2030年后还会显著增加。
根据永续部2022年公布的数据,本地每年约产生6万公吨的电子垃圾。
马修斯指出,本地废旧太阳能板回收的生态系统仍在形成。目前,市场主要有两类回收方式:基础方法是将面板粉碎,以获取低等级混合材料,多用作建材;高阶方法则利用热分解、化学分离等技术,取得高纯度硅、银等成分,但在大规模应用上仍在测试评估阶段。
新加坡能源市场管理局公开数据显示,我国使用的能源仍以天然气为主,但可持续能源占比逐渐上升。今年上半年,太阳能光伏占总发电量的2.5%,高于去年的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