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青少年激进化个案近年增多,政府多次在关键时刻介入,不是要断送少年的前途,反而是为了及时把少年从错误道路拉回正轨,避免他们陷入伤人害己的悲剧。

主管回教事务代部长兼内政部高级政务部长费绍尔副教授,星期一(11月17日)在第八届回教学校研讨会上致辞时强调,当局介入是为了保护和帮助这些青少年,因为每一个国人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自2015年以来,已有18名介于14岁至20岁的青少年,因触犯《内部安全法令》而受到惩处,单在近五年就有13起这类事件。

费绍尔指出,这些年轻人往往聪慧且有同情心,却因为接触网络极端主义内容而自我激进化

“一开始,他们也许只是为了寻找自己的身份归属,或者出于对冲突地带受难者的同情心;却在网上接触到大量蓄意煽动情绪或散布暴力的论述。这些案例提醒了我们,提高警惕、保持韧性,并尽早干预至关重要。”

延伸阅读

内安局:我国面对严峻恐胁 但没具体情报显示袭击将发生
内安局:我国面对严峻恐胁 但没具体情报显示袭击将发生
黄总理:极端主义范围扩大 我国为自我激进者定制措施加强改造能力
黄总理:极端主义范围扩大 我国为自我激进者定制措施加强改造能力

青少年AI时代要素:数码素养 辩证思维 道德意识

他指出,人工智能(AI)正以惊人的速度颠覆世界,但它是把双刃剑,既可监控网络信息、测出危险的虚假信息,在造成伤害前对潜在威胁发出预警;也会被极端分子滥用来生成和散布极端言论。很多人工智能生成的激进信息以假乱真,在本地好几起青少年自我激进化案例中,AI都有迹可循。

内部安全局今年7月公布的《2025年新加坡恐怖主义威胁评估报告》指出,网络平台会加速自我激进化过程。这包括推送算法会让用户看到更多同类的极端主义内容,极端分子也可通过网络聊天平台和社群与其他人互动等。

费绍尔强调,当今环境下,年轻人须拥有数码素养、辩证思维和道德意识,才能培养韧性、推广和平,在网络上展现正向影响,以同理心、责任感和希望对抗仇恨。

今年的研讨会以“#点击改变:青少年、人工智能和网络极端主义” (#Click to Change: Youth, AI and Online Extremism)为主题,由阿裕尼回教学校(Madrasah Aljunied Al-Islamiah)和瓦克丹戎回教学校(Madrasah Wak Tanjong Al-Islamiah)联合举办,内政部和新加坡回教理事会支持,邀请160名回教学校和世俗学校的学生参与。

配合研讨会,四所回教学校也举办TikTok短视频比赛,让学生将创意、数码技能和所学的回教思想结合,制作两三分钟短片。最终,瓦克丹戎回教学校的参赛作品脱颖而出,短片构想出一个有能力应对网上仇恨评论的“AI Muslim”,以此传达真正的回教理念其实是倡导和平,愿意与其他宗教彼此尊重。

来自华侨中学的余楷星(17岁)认为,参加研讨会是一次独特且有意义的体验,让她更好地理解激进化的过程和应对极端思想的挑战。

“这些讨论让我明白,想要继续维持我们现有的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和谐社会,所需的不止是政策和技术,更在于我们能否理解这些挑战,主动在社区内建立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