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协商迈入第30个年头,但全球局势日益不稳定,多边主义面对的质疑持续增大。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强调,加强全球气候体制和应对气候的能力,是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的关键,我国会继续支持多边主义,包括拨款强化发展中国家在达成气候目标的透明度。
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简称COP30)星期一(11月17日)进入政治协商阶段。傅海燕当天早上(贝伦时间,新加坡时间晚上)在高级别会议发表国家声明时说,气候变化的速度已超越各国共同应对的速度,地缘政治紧张和经济波动也正在加剧。
她指出,只有当所有国家都设有制度,并具备能力采取气候行动,全球气候融资才能发挥作用,确保《巴黎协定》的目标得以实现。
她强调,新加坡会坚守承诺,继续与国际社会携手,共同推进全球气候目标。
我国将为《公约》非核心预算拨款 支持发展中国家实施强化透明度框架
傅海燕宣布,我国将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的非核心预算拨款,支持发展中国家实施强化透明度框架,确保实现气候目标的过程保持透明。
她没有透露具体款额, 但身为《公约》缔约国,新加坡已如期缴付今年应承担的17万3919欧元(约26万2618新元),并额外预付9098欧元。
国家自定贡献每五年更新一次,2035年国家自定贡献原本的期限是今年2月。傅海燕指出,我国是13个在期限前提呈新目标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新目标是要让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28年达到顶峰,之后从那年的6443万公吨减至2035年的4500万公吨至5000万公吨之间。
傅海燕:未来五年制定首个全国气候适应计划
为实现气候目标,我国积极部署可再生能源。傅海燕指出,我国目前的太阳能装机容量是2020年的四倍,并通过生物甲烷和电力进口等方式使能源结构更多元。我国也在研究部署核能的可行性。
关注气候适应与韧性也是我国的重中之重。傅海燕说,我国未来五年会制定首个全国气候适应计划,应对气候变化对海平面上升、城市热岛,以及食品与水供韧性等方面的影响。
此外,我国正与亚细安成员国合力推进亚细安电网项目,这将是区域能源转型的重要杠杆。我国也在研究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并在研究和能力建设方面推进合作,深化整个区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融资是缓解气候变化的一大挑战。傅海燕说,新加坡作为全球可信赖的金融中心,正通过能力建设、混合融资和碳市场等方式,自行帮助填补融资缺口。例如,我国早前发起亚洲转型融资伙伴关系(FAST-P),催化私人领域对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目前已调动5亿1000万美元(约6亿6300万新元)。
碳市场是另一个关键的融资杠杆,我国已同10个国家签署碳信用合作执行协定。
我国在9月16日宣布将以7600万元,从加纳、巴拉圭和秘鲁的四个基于自然的碳信用项目预购碳信用,适用于2026年至2030年之间,抵消217万5000公吨碳排放。
新加坡也是“发展碳市场联盟”的发起国之一。这是首个由政府主导的碳市场联盟,由我国气候行动大使孟文能领导,目前已有11国加入。
为推动亚洲能源转型,我国也发起转型碳信用联盟,与30多个来自碳信用服务、能源融资、项目开发、风险管理和非政府组织等合作伙伴一起开发转型碳信用。
联盟评估,15个亚洲市场约三分之一的煤电厂,可生成转型碳信用,提早淘汰后每年可减少10亿公吨二氧化碳。
傅海燕强调:“这是关键时刻,需要各方坚定支持气候行动。我敦促各方发挥集体领导角色,共同实现我们的气候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