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电池管理、回收与长期储能的科研进展,本地企业牵头设立清洁能源储存研究中心,并计划在未来三年筹集1000万元,资助研究、试验与科技商业化,从而巩固新加坡在清洁能源研究和创新的地位。
电池发电机出租业者Gorental SG、储能系统开发商Higher Dimension Materials Inc.,以及能源监测与数据分析方案提供商Plyon City,星期二(11月18日)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新加坡馆签署谅解备忘录。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见证了签署仪式。
可再生能源受自然条件影响,面对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问题。根据谅解备忘录,三方旨在加速新一代智能储能系统的研究,以支持新加坡部署可再生能源,加强整体的能源韧性。
Gorental SG创办人白谨维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此番合作也是为在明年1月启用的“清洁能源技术、研究与创新中心”(Clean Energy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Centre)做准备。
中心位于淡滨尼一带,由Gorental SG和新加坡电池科研企业联合平台(Singapore Battery Consortium)合力设立。
中心的重点工作包括研发新一代长期储能系统,其中一款采用熔融硅技术的系统具防火功能,可充当锂离子电池的替代方案。
白谨维说,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约5年至10年,熔融硅技术储能系统则为25年。成本方面,500千瓦容量的锂离子电池约50万元,熔融硅技术储能系统则为25万元。
他说,综合成本和使用寿命,采用熔融硅技术储能系统可节省多达70%的成本。
白谨维指出,很多人已安装太阳能板,但当中可能只有约三成配有储能系统,其余则把多余电力卖回电网。
“能源韧性很重要。新加坡进口电力,但如果进口供应链受影响,或天气不明朗,没有太阳供电呢?这时候就需要储能系统。”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发布的《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报告,截至2024年,新加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力为1374兆瓦,与2015年的215兆瓦相比,扩大了5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