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气候大会应着力推进全球适应目标,其中包括商定用于追踪气候适应行动的指标清单。然而,相关讨论陷入胶着,全球适应目标的草案中仍有超过90处措辞尚未达成共识。

全球适应目标(Global Goal on Adaptation)是《巴黎协定》第七条的核心内容,主要目的是推动各国在适应气候变化影响方面采取政治行动,并投入更多资金。它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框架,制定出具体、可衡量的目标和指导原则。全球适应目标与全球控温目标相辅相成。

一个由78名专家组成的团队已拟定一份包含100个气候适应行动指标的清单,各国代表预计在巴西贝伦举行的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上,决定是否接受这些指标。这个清单是全球适应目标草案的一部分。

然而,截至当地时间星期二(11月18日)早上,全球适应目标的最新草案依然分歧重重,仍有98个“方括号”等待协商。“方括号”是谈判中的常用标记,用于注明各方未能达成共识的内容。

尽管协商进展缓慢,部分国家并未停下脚步,而是通过其他方式积极推动气候适应议题。例如,COP30新加坡馆在当地时间星期二和星期三(19日),举行一系列围绕气候适应与韧性的活动。

延伸阅读

全球多边气候合作承压 新加坡重申支持多边主义
全球多边气候合作承压 新加坡重申支持多边主义
新加坡与泰国发布碳信用核算法清单 明年首季料征求项目提案
新加坡与泰国发布碳信用核算法清单 明年首季料征求项目提案

傅海燕:新加坡三管齐下 誓加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为首场开幕活动致辞时说,我国将从三方面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包括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缔约国合作,在COP30商定用于追踪全球适应目标的指标。

“从发现气候适应措施缺口,到设定可执行的目标,再到促进资金和技术流动,这些指标将发挥关键作用。”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中)在贝伦时间星期二早上,与巴西环境与气候变化部国家城市环境、水资源和环境质量秘书处阿达尔贝托(Adalberto Maluf,右)进行炉边对话。活动由永续部能源及气候政策司高级司长钟克文(左)主持。(COP30新加坡官提供)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中)在贝伦时间星期二早上,与巴西环境与气候变化部国家城市环境、水资源和环境质量秘书处阿达尔贝托(Adalberto Maluf,右)进行炉边对话。活动由永续部能源及气候政策司高级司长钟克文(左)主持。(COP30新加坡官提供)

我国也计划在未来五年制定首个全国气候适应计划,全面应对各种气候变化风险。傅海燕说,COP30期间的讨论也会为这一计划提供指引。

她还提到,我国也会调动资金,资助气候适应措施。例如,根据《巴黎协定》第6.2条文机制,新加坡将自愿把碳信用交易收益的5%,用于资助东道国的适应工作。

《巴黎协定》第六条主管碳交易市场,其中第6.2条文允许国家在双边或多边协议下进行碳交易,以实现各自的国家自定贡献。

我国也在探索通过碳市场资助气候适应措施,尤其是那些既能减少排放又能增强适应能力的项目,比如植树造林。这类项目不仅能提升封碳能力,还可降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傅海燕说,各国须帮彼此适应气候变化,资本和技术须流向有需要的国家。她在炉边对话环节指出,《公约》是最高级别的气候协商平台,尽管美国决定退出,其他缔约国仍致力推进协商,这是对多边气候行动的肯定。

我国在COP30首周响应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领导的“降温联盟”(Cool Coalition)与COP30主席国巴西发起的“抗热计划”

傅海燕将在当地时间星期二下午举行的“全球制冷承诺”(Global Cooling Pledge)部长级圆桌会议上,阐明我国如何深化国际合作,加强气候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