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引发的贸易战,并未掀起他国报复潮,全球多数经济体仍希望维持以效率为导向的供应链体系、经济融合,以及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化模式。
外交部长维文医生指出,许多中小型经济体正积极奔走,力求维持全球化的运作和稳定,通过合作获得实际的经济利益。“我们最终期待的是,当两大强国之间的局势趋稳后,它们也能重新体认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维文星期三(11月19日)在新加坡举行的彭博创新经济论坛上,与彭博新闻经济和政府部门主管弗兰德斯(Stephanie Flanders)对话,阐述他对中美局势的看法。
维文认为,中美目前似乎处于“战术性的暂停”(tactical pause)。他指出,双方已经点出了对方的痛点,这不是战略上的重新调整,而是两边都觉得需要时间,“好让彼此都有空间去处理真正需要处理的事情”。
他强调,中美之间最大的问题,是几乎完全没有战略互信。“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国家安全考量,或出于对自身竞争力的担心所推动的一定程度脱钩,将继续下去。”
维文将当前不稳定的全球局势,形容为“地缘政治的气候变化”,而非短暂的风暴。
他引述黄循财总理日前在专访中的说法指出,全球正处于一个混乱的过渡阶段。美国过去长期扮演国际秩序的“承担者”(underwriter)和“执行者”(enforcer),但在国内政治压力和中产阶级收入停滞的背景下,正转向“首席颠覆者”(disruptor-in-chief)的角色。
至于为何没有其他国家选择反制,维文认为,中小国家与大国硬碰硬不太可能占上风;更重要的是,撇除中美,全球大部分国家和经济体仍强烈希望维持以效率为导向的供应链体系、经济融合与基于规则的全球化发展。这包括欧洲、中东、南亚、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位于东北亚的日本和韩国;以及非洲和南美洲。
现在更须把愿意合作国家聚在一起
维文说,既然原本的“执行者”已经不在,现在更须把愿意合作的国家聚在一起。“你现在看到的,就是各个中小经济体到处奔走,想办法把全球化撑起来……这就是我觉得仍然有一线希望的原因。”
他指出,即使是新加坡这样的小国,也已与地理遥远的经济体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如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及太平洋联盟等,说明全球许多地方仍渴望深化经济融合,而这正是新加坡持续投入的方向。
他说,我国贸易额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倍,自贸协定不是谈判工具,而是“生命线”。
“我们说‘有规则总比没规则好’,因为另一种选择就是强权即公理;即大国占优势,小国则无关紧要。所以我承认,这对我们来说是出于自身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