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训每个人的谋生能力,但如今越来越多工作可由人工智能代劳,过往的培训也不再需要。人们因此应重新思考教育的本意和方向,并及早讨论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互动带来的影响。
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杨莉明星期三(11月19日)出席在新加坡举办的彭博创新经济论坛。她在一场有关人工智能(AI)的对话会上说,各国都会尽可能培养AI专才,这一领域的竞争不会停止,眼下应确保每个人能学习相关知识。新加坡教育体系提倡孩童适当地接触AI,也希望教师把行政等琐碎任务交由AI处理,借此提升工作效率。
AI的巨大价值在于实现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可着重各自的优缺点,探索如何帮助他们取得最佳的学习成果。她与教育部长为此有过深入对话,教育部正探讨如何善用AI支持学习。
杨莉明也是主管智慧国与网络安全事务部长。她星期三与谷歌DeepMind首席运营长莉拉(Lila Ibrahim)一同针对“新数码鸿沟:AI拥有者与缺失者”(The New Digital Divide: AI’s Haves and Have-Nots)主题进行讨论。对话会由彭博电视主持人哈斯琳达(Haslinda Amin)主持。
全球大部分国家仍追不上AI发展步伐,享受不到这一领域带来的红利。谈及如何弥合AI发展差距,杨莉明指出,各国应投资基础设施,若无法独立建设,可借助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无论是劳动队伍、企业、学术和政府都应各司其职建设能力,最终让所有公众都受益于AI,向前迈进。
有中小企业认为,引入AI成本太高,杨莉明说,一些企业实际上无须自行架设昂贵的图形处理器(GPU)硬件来使用AI,他们可运用现有AI工具;政府也为制造业设立人工智能卓越中心,开发对数控机床(CNC machines)预测性维护的通用模型,不少中小企业从中受益。“支持中小企业的方式是多样的,有些是通过更大的平台提供工具,有些是通过针对特定行业、类型公司的努力。”
杨莉明说,AI领域仍需各方协作,例如制定标准确保AI不会危害人类。新加坡会积极参与国际论坛,特别是推进小国利益。
对话会现场也发起投票,53%与会者认为,AI将集中在少数公司或国家手中,导致全球不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