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首个以碳为主题的“碳”索馆(The Carbon Gallery),每一次购物、出行、饮食选择,都能化作一场培养永续意识的互动体验。

走进这间“课室”,没有课桌椅,也没有粉笔黑板;取而代之的是闪烁的屏幕、模拟超市、互动地图和沉浸式投影。这里是亚洲首个以碳为主题的体验馆——碳索馆,一个让人“玩出碳觉”的地方。

你可以用“碳币”计算食物的隐形排放;也可以站在投影前,看着城市景观随你的决定而改变,变得空气清新或雾霾笼罩。

碳索馆由社会企业Terra SG发起及开发,并获平价集团旗下慈善机构——平价基金会(FairPrice Foundation)作为创始合作伙伴鼎力支持。透过故事、互动展览与游戏,碳索馆让碳排放贴近生活,推动“碳素养”(carbon literacy)走入新加坡人的日常。

平价基金会总经理孔丽仪说:“永续不应只停留在董事会议室或大型论坛里讨论;它应该走进社区、学校、家庭与超市。我们希望每一位居民都有机会理解、参与,并在日常中找到行动的起点。”

减碳行动也能积少成多

碳索馆设有多个互动展区,带领参观者从饮食、出行到消费,探索减少碳排放的不同方式。(平价集团提供)
碳索馆设有多个互动展区,带领参观者从饮食、出行到消费,探索减少碳排放的不同方式。(平价集团提供)

对中二学生毛芸芯来说,永续并不是抽象名词,而是“随时可以多做一点”的生活态度。

她说:“走进碳索馆那一刻,就觉得不像普通展览,更像进入一个沉浸式的生活空间;在这里是真的看得到、摸得到,让我觉得碳排放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积少成多”(Every Day, A Little Better)展区,从交通到饮食、从外卖到购物,每个选择都会累积出真实的碳排放差异。

参观后,她开始主动关灯节能、自带水瓶和餐具,也会提醒家人注意回收。“我们这一代未来会面对气候问题,现在不开始多做一点点,以后可能会后悔。”

My First Skool幼儿园的小朋友陈樱华也分享道:“参观之后,我们学到可以把蔬菜、水果不好的部分切掉,用剩下的部分煮菜,一样好吃、不会浪费。”

互动展区 看见选择带来的影响

来到主展厅,仿佛踏入一间生活实验室。这里没有冷冰冰的展示柜,而是一连串能“玩出改变”的互动体验,涵盖衣、食、住、行等日常面向。以下是几处亮点:

碳购物车:认识消费的碳成本

每样日常食品都有不同的碳足迹,提醒我们在购物时也能做出更环保的选择。(平价集团提供)
每样日常食品都有不同的碳足迹,提醒我们在购物时也能做出更环保的选择。(平价集团提供)

碳购物车(The Carbon Cart)是最受欢迎的展区之一。每位参观者手握60枚碳币,在模拟超市中挑选商品。一看到牛肉、乳制品或饮料的碳价,不少人都惊讶不已——原来日常选择也隐藏着看不见的碳成本。

Terra SG联合创办人黄永强说:“它让人明白,每一次购物,都是对未来的一次投票。”

你怎么出行:每一步都影响地球

选择骑行、搭乘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是减少碳排放的第一步。(平价集团提供)
选择骑行、搭乘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是减少碳排放的第一步。(平价集团提供)

在你怎么出行(How Do You Move Around)展区,参观者透过虚拟地图体验开车、搭巴士、骑单车或步行的不同碳排放。每换一种交通方式,屏幕上的碳数字就随之变化,让人直观看到日常出行如何影响空气质量与城市气候。

吃得更好一点:从餐桌减少浪费

在此了解食物浪费问题,学习如何避免浪费。(平价集团提供)
在此了解食物浪费问题,学习如何避免浪费。(平价集团提供)

吃得更好一点(Eating A Little Better)展区呈现新加坡食物浪费的现实,透过分类互动,让人清楚看到不同类型的浪费,提醒大家从餐桌出发,为地球减负。

选择你的2050:未来由你决定

做出正确选择,共同塑造绿色未来。(平价集团提供)
做出正确选择,共同塑造绿色未来。(平价集团提供)

来到选择你的2050(Choose Your 2050),观众可透过虚拟实境体验两种未来:一边是绿意盎然、空气清新的城市;另一边是洪水与雾霾交织的世界。展区鼓励人们停下来思考:我的选择,会塑造怎样的未来?

改变的力量:找到你的永续路径

回答趣味问题、了解节能减碳小贴士。(平价集团提供)
回答趣味问题、了解节能减碳小贴士。(平价集团提供)

展览以改变的力量(Power For Change)收尾。通过简短问答引导访客探索自己的“永续画像”(卡通风格头像)。每个人的画像不仅揭示个人生活习惯对碳排放的影响,还配有个性化的行动建议,帮助访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永续生活路径。

黄永强说:“我们希望人们带着行动的灵感离开。”

从硬知识到真体验

学习分类回收,认识垃圾减量与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性。(平价集团提供)
学习分类回收,认识垃圾减量与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性。(平价集团提供)

中学地理教师萨丽发(Sarifah Tamsir)认为,展馆体验补足了课堂教学无法触及的情感连接,让学生真正理解气候议题的重要性。

她说:“课堂上我们解释什么是气候变化、什么是碳足迹。但在这里,学生能看到、触摸到、亲身体验,真正理解它的重要性,并开始反思自己能做些什么。”

她举例说:“当学生在碳购物车展区看到牛肉和奶制品的碳价时,都会停下来深思。这种体验比任何讲义都有效。”

她补充:“这样的体验让学生从意识走向行动,让气候教育真正落地。”

参观之后,学生主动发起回收活动,甚至讨论如何让学校更环保。“永续教育最难的是让习惯与态度内化,而展馆让孩子们感受到——这不是一门学科,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另外,My First Skool幼教老师黄俊杰也分享,孩子们参观回来后,会在生活中更注意节能小细节,比如看到灯开着就会去关、离开教室前会提醒同学关冷气。

旧校舍的新课堂

碳索馆由洛阳小学旧校舍改建而成。(平价集团提供)
碳索馆由洛阳小学旧校舍改建而成。(平价集团提供)

碳索馆坐落于巴西立Vidacity创新园区,由原洛阳小学旧校舍改建而成。学校搬迁后,这片熟悉的空间并未尘封,而是被赋予新的使命与愿景;截至2025年年底,已吸引约2万8000名学生与公众前来参观。

黄永强分享:“从概念到完工,我们花了近18个月。团队把旧教室改造成现代展区,设计兼顾美感与循环利用。无论地板还是家具,所有材料的选择都考虑可持续性。”

绿意自墙面蔓延至视野,校园的宁静与童年记忆被巧妙保留。多感官科技的融入,让展馆成为巴西立社区的绿色学习空间,也让永续理念走入社区,走进居民生活。

微森林与绿息园

碳索馆免费开放,民众可自由参观。(平价集团提供)
碳索馆免费开放,民众可自由参观。(平价集团提供)

除了主展厅,户外空间同样充满惊喜。

“微森林”浓缩了巴西立早年的乡村风貌。杨桃树挂着青果,姜黄香气随风飘散,角落里种着濒危的红榄李和海岸植物。解说牌提醒参观者:红树林能储存碳、保护海岸、抵御洪水。每一步都让人重新感受自然与气候的连结。

展馆前庭的“绿息园”种满木瓜、香茅、甘薯等。原校的老香蕉树依然在此生长,见证空间的新生。花园采用循环设计与再生塑料标识牌,展示废料如何转化为学习资源,让访客在休憩中感受永续之美。

全民培养碳素养

碳索馆免费开放,民众可自由参观。(平价集团提供)
碳索馆免费开放,民众可自由参观。(平价集团提供)

展馆用沉浸式体验告诉我们:永续不是艰深议题,而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生活方式。

孔丽仪表示:“我们希望碳索馆成为一座永续桥梁,连接学校课堂、家庭生活与社区行动。”

黄永强补充:“碳索馆是一座持续成长的展馆。我们希望它不断更新、贴近大众,让每一次参观都带来新的启发。”

碳索馆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每日上午9时至下午5时,中午12时30分至1时30分休馆。公共假期前夕开放至下午1时,公共假期休馆。2026年开放时间或将调整,具体以最新公布为准。

碳索馆地址:Vidacity, 3A Pasir Ris Drive 6, #01-32/33 Singapore 519422

详情请浏览碳索馆网thecarbongallery.asia

【本文由平价集团呈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