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厨、剧场演员和作家等五名长者前辈,将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祖父母节分享会上讲述各自的人生故事,以亲身经历向公众传递智慧与勇气。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今年继续举办祖父母节周末活动,11月22日至23日推出第二季《阿公阿嫲话当年》。

活动延续“真人图书馆”的形式,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长者分享生命历程与人生体悟。本季五名主讲者是:名厨冯洱迅、剧场演员兼导演韩雪卿、作家兼背包客吴伟才、已故讲古大师李大傻的入室弟子李瑞霞,以及屹立歌坛半世纪的歌手黄清元。

冯洱迅:跌倒不可怕 不爬起来才可怕

顶着光头,一脸慈祥笑容,是65岁名厨冯洱迅的“注册商标”。

他自2017年陆续在本地开设三家“尝鲜阁”和“龙鲜阁”餐馆,迅速打响自己的中餐品牌。然而,冠病疫情期间餐馆深受冲击,他两次向银行贷款超过百万元,仍无法挽回生意,两家餐馆最终关闭。他在2023年宣告破产。

延伸阅读

看演出探索文化遗产 文化通行证助推多元艺文体验
看演出探索文化遗产 文化通行证助推多元艺文体验
“文化巡宝箱”走入小学课堂 激发学生对华族文化兴趣
“文化巡宝箱”走入小学课堂 激发学生对华族文化兴趣

冯洱迅回忆道,在公司清盘、个人破产期间,他不断自我调整,学会与自己对话。如今债务已清,他坦言:“人一辈子总有低潮,跌倒并不可怕,不爬起来才可怕。”

在供应商与朋友的鼓励下,他重新振作。凭借多年赢得的口碑,他应邀担任牛车水“珍珠山花园酒家”顾问,重新规划餐馆经营。目前,他处于半退休状态,除了担任顾问,也持续参与代言、烹饪示范及海外活动。

冯洱迅23岁便担任中餐总厨,历经多家餐馆磨练厨艺。他曾担任新加坡中厨协会秘书长,长期鼓励中厨“既要会煮,也要会管理”。他悉心指导后辈,数十年来桃李满天下。今年正值入行50周年,中厨协会特地为他举办收徒仪式,一次收下约40名徒弟。

韩雪卿:舞台上能排练 人生的对手却是命运

63岁的资深剧场工作者韩雪卿,在南洋艺术学院授课,也开展乐龄戏剧培训,开办戏剧工作坊,致力推广戏剧文化。

她活跃于舞台剧、电视、电影及大型制作,身兼演员、导演、制作人和编舞等多重角色。

她曾在1989年随郭宝崑学习导演与表演。首次登台是在《老九》中饰演护士,要用八种语言报喜。翌年,她挑战两小时独角戏《娘惹艾美丽》华语版,那是她剧场事业的重要转折点。

韩雪卿告诉《联合早报》:“我小时候的偶像是一名舞女。大家议论她,但她活得自在,不在意别人眼光。长大后我才明白,吸引我的是她的勇气。

“人生和剧场一样,充满即兴与未知。舞台上能排练,人生的对手却是命运。”

从艺半个世纪,她至今仍热爱舞台:“我没想过退休,希望能演到最后一天。”

吴伟才:“负责”就是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家、画家兼资深背包客吴伟才(75岁)将在分享会上以自身经历探讨勇气与人生选择。

他忆述:“小时候家境不错,但生活不自由。十多岁时连存钱买牛仔裤都被反对。”于是他自制毽子去卖,也帮忙卖学生周报,从小培养独立精神。

他认为,“负责”,就是清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认清自己的潜能,不盲从家人或社会期望。他5岁开始画画,中三获国际奖项;后来赴英国深造,回国后从基层做起,最终升为创意主任。1979年,他全职投入游记写作,开始了长达16年的背包行程,走遍92个国家。

旅行让他不断重新认识世界与自己。“拉达的列城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寂静’。火地岛教会我放下。”1997年圣诞节,他独自在火地岛得知胜安客机空难,两名遇难者是朋友,这让他深深意识生命脆弱,从此学会对不想要的事说“不”,也学会追求真正想过的生活。

如今,吴伟才仍持续写作,也重新投入绘画。他将在分享会上谈如何认识自己,以及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原则:“过去追求掌控和效率,现在学会坦然接受生活考验,甚至死亡也一样。关键是以怎样的心态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