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规的活跃通勤工具一直是我国社会关注的问题。为了加强管制,陆路交通管理局在全岛住宅区展开执法行动,三天里没收30辆这类工具,共涉及90起违例事项。今年以来,当局已充公超过700辆这类不合规工具。
尽管当局不断加强管制,但不合规的活跃通勤工具仍普遍存在。陆交局因此除了突击零售商,也到公共场所和住宅区展开行动。
过去一个星期,陆交局到各个住宅区展开取缔行动。《联合早报》摄影记者星期四(11月20日)跟随执法人员到义顺组屋区见证过程。
在一座组屋底层,执法人员检查六辆通勤工具,其中有电动脚踏车被改装成电单车的样子。执法人员随后到不同楼层的走廊,查看是否有不合规的通勤工具。
据执法人员观察,他们发现一些电动脚踏车的踏板被拆除,因此应归类为电动踏板车(e-scooter),但它们使用的电池不符合UL2272标准。有些通勤工具则是因为号码牌上的字已模糊等,所以违例。这轮行动结束后,共有八辆通勤工具被带走。
在本地售卖的个人代步工具包括电动脚踏车,须获陆交局颁发UL2272和EN15194的电池安全认证。这些电动代步工具必须通过一系列测试,包括对电力系统安全性的测试。只有符合上述标准的电动代步工具才可进口并在本地使用。
马炎庆:考虑采取更严厉执法行动
交通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马炎庆星期四视察当局的执法行动。他过后告诉媒体,在这次行动中共有30辆违规的活跃通勤工具被扣。
这些通勤工具大多数是经过非法改装,例如使用非原装电池。陆交局已向有关持有者发出通知。
这类不合规的工具有严重的失火风险。陆交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首10个月,本地发生44起涉及活跃通勤工具的火患;去年共有67起,比前年的55起增加逾两成。
根据新加坡民防部队,去年发生的67起火患当中,44起发生在住宅区,同比上升25%。
马炎庆说,当局考虑对使用和销售不合规活跃通勤工具者采取更严厉的执法行动。“我们会继续提高公众意识,并提供安全使用这些工具的小贴士,以及正确的处置方法。”
他提醒民众,使用非原装部件或向未经授权的零售商购买活跃通勤工具,或许可让他们省下一点钱,但未来恐怕得付出更大的代价。
“我们呼吁使用者使用合规的活跃通勤工具,确保我们的家和亲人的安全。”
根据报道,交通部和陆交局正在考虑对违规持有、销售与使用活跃通勤工具,进一步加强执法措施。当局也在研究如何加强监管这类工具的网络销售,并计划在明年修订相关法规。
公众如果要获取更多有关详情,可上网go.gov.sg/bedevicesafe;若发现有违规的零售商或用户,也可上网举报,网址是www.lta.gov.sg/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