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确诊有特殊需求后,家长往往需要面对复杂的早期干预机制。连氏基金会与竹脚妇幼医院携手社会服务机构,为这些家长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预计可惠及逾千名家长。

这是连氏基金会“曙光亲子辅助计划”(DayOne)的第二阶段试点,为期三年,投入400万元。这个阶段的中心是把原本以医院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支援模式扩展至社区,通过在后港和杨厝港罗弄纳比利(Lorong Napiri)的AWWA早期干预中心,以及全欣社会服务的心理健康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的可及性与可持续性。

连氏基金会与竹脚妇幼医院星期四(11月20日)宣布,第二阶段工作已于今年2月启动,将持续至2028年2月。预计将有超过1000个家长接受心理健康筛查。

这些家长会根据筛查结果分成不同层级:第一层级至第三层级,可从竹脚妇幼医院儿童发展部门或AWWA获得心理健康支援;第四层级表示所需心理健康支持更高,因此会被转介至全欣社会服务,接受更专业的照护。

曙光亲子辅助计划负责人是竹脚妇幼医院儿童发展部门资深顾问医生卢尔德(Lourdes Mary Daniel)副教授。她介绍说,这个计划第一阶段自2022年5月开始,去年4月结束,旨在分析家长的社会心理及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收集信息,更深入了解家长的需求、照护经历,以及所面对的挑战。

延伸阅读

研究:逾六成特需孩童父母 需专业心理健康支持
研究:逾六成特需孩童父母 需专业心理健康支持
曙光亲子辅助计划 倾听特需孩童看护者心里话
曙光亲子辅助计划 倾听特需孩童看护者心里话

“基于这些,我们建立了一个支援模型,帮助有发展需求、学习需求或行为需求儿童的家长应对心理与社会心理问题。第一阶段结束时,我们收获大量信息,更全面了解家长的真实需求。”

卢尔德副教授说,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将这一照护模型整合落实到社区,通过AWWA与全欣社会服务提供服务,从而在医院之外建立可持续、可扩展的支持模式。

因孩子早产面临巨大压力 新手妈妈接受辅导应对挑战

41岁的佘素玲(公关人员)是这个计划要帮助的对象之一。她初为人母就面临巨大压力,因为她怀孕26周时儿子就早产,体重680克,比一般同期早产儿的800克以上更小,肺部和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支气管也严重发育不良,肺部问题反复发作。儿子在加护病房住了120天后才出院回家。刚出院时,佘素玲与丈夫陈德佑(47岁,律师)须全天监测他的血氧和呼吸状况,随时应对突发问题。如今儿子已1岁多,情况已较稳定。

佘素玲说:“我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有时感觉自己像是在照顾病人,而不是孩子。”

佘素玲接受AWWA早期干预中心的筛查后,被转介加入“曙光亲子辅助计划”,以获取心理健康支持。她自今年9月开始接受心理治疗师的辅导,每两周一次。

她学会如何更好地表达情绪、理解心理对行为的影响,并改善了与丈夫的沟通。她强调:“孩子固然重要,但丈夫同样重要。我必须以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来维持家庭稳定。”

佘素玲希望其他特需家庭也接受帮助。“任何你能为孩子争取到的支持,都要争取。早期干预非常重要,它能够显著促进孩子发育。家长也需要获得关注和支持,这样整个家庭才能坚韧地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