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交业者SMRT斥资700万元为碧山地铁车厂进行全面升级,引入自动化设备与数码化排程系统,重塑作业流程。这将显著提升这个启用近40年的车厂的列车彻底检修效率。

新一代的碧山“车厂4.0”(Depot 4.0)星期五(11月21日)开幕,首次完整公开亮相。交通部代部长兼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萧振祥与SMRT主席佘文民,一同为升级版的车厂主持开幕仪式。前内阁部长许文远以特别嘉宾身份出席。

碧山车厂4.0的改造工程由SMRT、腾越科技(STRIDES Technologies)和中国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合作。工程为期近两年,让运作了近40年的老车厂在不扩大占地面积的前提下重塑作业流程,以符合现代列车维护的节奏,也为未来更密集的检修排程做好准备。

地铁列车每行驶约50万公里就需进行一次彻底检修。有了新的流程,车厂的作业效率大大提高,对列车的彻底检修可从以前的每月完成两列,增至四列;每列列车的检修期也可从约14天缩短至七天。

将彻底检修作业集中在碧山车厂 更快速更顺畅

此外,人力资源分配也可优化。通过自动化设备、数码化排程与工序重组,大约三成原本投入彻底检修的人力可重新部署,转至检验、测试或专案工作,让整体维护能力更灵活、更具弹性。

延伸阅读

SMRT改善中心开幕 展现精益求精企业文化
SMRT改善中心开幕 展现精益求精企业文化
旧地铁车厢与巴士变身复健工具 社区医院助病人练习搭车过马路
旧地铁车厢与巴士变身复健工具 社区医院助病人练习搭车过马路

SMRT相关人员解释,过去,列车彻底检修在碧山车厂与大士西车厂两边进行,部分大型设备须来回运送,排程负担沉重。如今,所有检修集中在碧山车厂,大士西车厂可专注于预防性与纠正性维修。

将工作集中一处可减少转运时间,也可让检修更顺畅,不再受地点切分的影响,尤其在零件需要检测、返修或更换时,不必受制于物流时间而须预留缓冲。

换言之,这次升级的重点是让检修工作从“串行”转为“并行”。拆解车厢、转向架拆装、车下设备更新、零件检测等关键工序现在可以同时进行,再也不必等上个阶段完成后才可展开下一步。以前,每一次只能让一列列车完整走完检修流程,如今可让两列并行推进,场地使用效率也随之提高。

自动化设备贯彻检修链 工作环境更安全

自动化设备贯彻整个检修链。新的转向架拆装设备可自动定位轮对与构架,减少反复对位动作;轨道导引车辆能把重达数吨的构架与部件直接移至指定工位;遥控升降台可360度全向移动,可让技师在车底更精准地给设备对位。车厂也采用干冰清洁法,取代以往以水和抹布清洗零件的做法,缩短清洁零件的时间,并减少地面湿滑酿成风险。

相关人员指出,这些设备减少了吊装作业,技师不必长时间在高架起重机下工作,环境更安全。为了配合逐渐成熟的劳动力结构,车厂也调整设备高度、操作界面与工位动线,以便更符合整体人体工学的要求。

除了硬件升级,车厂4.0也整合排程与资源统筹。新的列车维修统筹中心(Rolling Stock Maintenance Hub)与维护信息管理系统把检修进度、零件库存、工具与工位使用情况整合在同一平台;一旦遇到突发性缺陷或备件短缺,系统会提出应对方案,协助团队调整排程,让检修流程保持顺畅。

车厂还采用可整合维护与状态监测数据的智能平台,利用数据分析来优化维护安排,从而提升地铁运作的可靠度。随着设备与流程现代化,技师培训可同步提升。SMRT将提升维修人员的技能,使他们能够采用更先进的维护方式。

在检修动线上,自动化导引车辆与自动化转盘能把部件更快速送往指定位置,减少过去因为依赖叉车调配而须等待的时间。此外,自动化导引车辆具备标签识别功能,可追踪关键部件的位置,让流程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