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RT改善中心正式开幕,以展览方式回顾SMRT近年在可靠度、运营表现与企业文化方面的转型成果,展示内容包括近9000项改善项目、超过1万6000条员工建议,以及累计达约7亿元的成本节约。
SMRT的改善中心(Kaizen Centre)设于碧山车厂。交通部代部长兼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萧振祥与SMRT主席佘文民,星期五(11月21日)共同为新中心和升级版的“车厂4.0”(Depot 4.0)主持开幕仪式。前内阁部长、新报业媒体信托主席许文远是会上特别嘉宾。
改善中心不对外开放,只面向SMRT职员,以及接受受邀访客如本地和海外政府机构、学府、铁路业者、业内和社区伙伴等参观,以分享宝贵经验,让更广大的交通和工程群体受益。
中心分为三个主要展区和一个协作空间。第一展区按时间轴列出SMRT从2018年至2025年的改善里程碑。
第二展区介绍改善法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落实,通过持续微调流程来提升品质、强化责任感与团队协作,也展示SMRT在2022年加入“安全”后形成的“6S”工作原则,包括安全、整理、整顿、清洁、规范与维持。
延伸阅读
第三展区展示“改善法”带来的实际成果,涵盖四大类别:转型项目、安全提升、永续发展与提高生产力。“改善法”是讲求持续改进的管理哲学。展示内容以“车厂4.0”为核心例子,也突出其他根据改善法精神而开发的系统,例如协助监测营运情况的Overwatch和利用人工智能预测故障的Jarvis平台。
佘文民致辞时说,要理解改善文化如何在SMRT扎根,必须说起2017年10月发生在碧山地铁站的积水事故。“当时南北线有一个路段停驶了长达15小时,暴露出维修层面的严重漏洞,也对员工的士气造成冲击,不少同事感到失望、担忧,也不确定未来将如何。”
他忆述,就在团队受挫沮丧的时候,时任交通部长许文远给了团队关键性的支持,鼓励管理层振作并带动员工重塑企业文化。他说,他曾在其他机构实践过改善法,相信这套方法能强化纪律和协作,也能推动团队精益求精,因此当时就决定从内部推动改变,开启SMRT的改进旅程。
2017年初,SMRT的平均故障间隔公里数仅约20万公里,如今已超过100万公里。佘文民说:“这一显著的进步,源自员工的奉献与专业精神。”
他特别感谢许文远当年在团队陷入困境时给予支持。“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我一直记得许文远给予我们的鼓励。当我们首次达到平均故障间隔公里数的里程碑时,他甚至写了一张象征性的个人支票来激励团队。那是振奋人心的时刻,如今回望过去,更能体会我们取得的进步来之不易。”
在2024/25财政年度,SMRT通过改善项目节省逾1亿6500万元。这些省下的资源将用于提升地铁可靠度和乘客体验,一部分用于回馈社区,体现改善项目的社会价值。
SMRT将把节省的成本,用于向残障者和看护者发放特别设计的SMRT版NETS万捷通(FlashPay)卡。这些卡共有1万8000张,每张储值38元,以纪念SMRT成立38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