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机构APSN旗下为特需学生开办的朝阳和东陵两所学校,将集中到宏茂桥的新校舍上课。两校既享有更大更完善设施,也让朝阳学校小学生毕业后,更顺畅便利地过渡到同个屋檐下的东陵学校继续上中学。

新校舍位于宏茂桥54街,就在朝阳学校现址旁,耗资约9200万元建造。星期五(11月21日),朝阳和东陵两校的数百名师生和家长从朝阳学校现址出发,步行到毗邻的新校舍,象征乔迁“新家”。

朝阳和东陵两校的师生与家长从朝阳现址出发,步行到附近的新校舍,象征乔迁“新家”。(特约陈福洲摄)
朝阳和东陵两校的师生与家长从朝阳现址出发,步行到附近的新校舍,象征乔迁“新家”。(特约陈福洲摄)

APSN属下的朝阳和东陵两所特需学校,专录取轻微智障或自闭学生。朝阳学校为7岁至12岁学童提供小学教育;原址在亚历山大路的东陵学校,则为13岁至16岁学生开办中学课程。两校集中迁入宏茂桥新校舍后,可录取400名小学生和350名中学生,比原有的370名小学生和290名中学生多。

教育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赛义德哈伦医生星期五与学校代表一同步行到新校,并参与植树活动。

他致辞时说,目前朝阳小学生毕业后,约95%会升上东陵学校就读。今后两校集中在同个校舍,可减少学生升学过程中须要作出的调整,帮助学生更快适应新环境,过渡到中学阶段。

延伸阅读

APSN自研辅助技术工具 助特需学员掌握就业技能
APSN自研辅助技术工具 助特需学员掌握就业技能
两特需学校联合校舍启建 2026年起提供中小学直通教育
两特需学校联合校舍启建 2026年起提供中小学直通教育

他指出,有利的学习体验和环境,对儿童成长至关重要。学校的体育设施和户外空间可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培养韧性和信心等特质。

教育部高级政务次长赛义德哈伦医生(左三)参观朝阳和东陵两校的新校舍,两校学生赠送一幅共同创作的画作给他。东陵学校校长潘发泉(右一)与朝阳学校校长王惠琴(左一)陪同学生把画作献给主宾。(特约陈福洲摄)
教育部高级政务次长赛义德哈伦医生(左三)参观朝阳和东陵两校的新校舍,两校学生赠送一幅共同创作的画作给他。东陵学校校长潘发泉(右一)与朝阳学校校长王惠琴(左一)陪同学生把画作献给主宾。(特约陈福洲摄)

新校舍辟共用空间促进两校交流 明年仍有约50学额可申请

新校舍有更大的教室和灵活学习空间;共用设施如多用途礼堂、体育设施和图书馆,也可促进两校之间的协作与学习。校舍也增添池塘和绿色空间,便于进行户外教学。职业培训空间日后则会打造迷你超市、商店和餐厅等环境,让中学生学以致用。

校园内有池塘和绿色活动空间,可让学生进行户外学习。(特约陈福洲摄)
校园内有池塘和绿色活动空间,可让学生进行户外学习。(特约陈福洲摄)

明年开学时,朝阳东陵两校总计将有近700名学生,仍有约50个学额可待申请。

朝阳校长王惠琴受访时说,两校会错开学生报到和放学的时间,更好地管理人流,并协调使用礼堂等共用设施的时段。“朝阳和东陵今后在同个屋檐下,可通过课程辅助活动或联合举办节庆等活动促进两校学生交流。我们在美术和表演艺术方面都很强,学生也可以一同表演。”

东陵校长潘发泉受访时谈到,东陵学生大多居住在中部和东北部一带,宏茂桥其实更方便。搬到新校舍后,学校会继续与区内主流学校和社区组织建立联系,包括让学生参与静山区的食品派发志愿活动。“学生一旦有机会为社区服务,会变得更有自信,对社区有一种归属感,这也是我们想建立的包容社会。”

洪桂琴(49岁,家庭主妇)的女儿刚在朝阳学校完成六年教育,明年就读东陵学校。她认为,孩子能在同个地点接受中小学教育,就不必费神适应新环境。女儿一向从兀兰住家搭校车上学,明年起她会陪女儿搭公共交通上学,希望让女儿学习独立,以后自己上学。

APSN明年庆祝成立50周年。除了朝阳和东陵,APSN旗下的加东学校也录取7岁至16岁的学生。APSN还开办立达高级特别学校,为17岁至21岁学生提供职业培训,让旗下的中小学校学生在毕业后能继续获得职业辅导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