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定与巴西在气候变化大会上签署碳信用合作谅解备忘录,却因会场失火无法如期完成。不过,两国已完成关键协商,合作内容基本敲定。
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简称COP30)会场星期四(11月20日)下午失火,数千名与会者赶紧撤离现场。原定当天举行的新加坡馆闭幕活动也受影响而取消。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在巴西贝伦时间星期五(21日),在COP30会场为新加坡馆闭幕录制视频。
她在视频中说,很遗憾星期四发生火患,新加坡馆虽然完好无损,但无法举行任何活动,只能以另一种方式闭幕。
傅海燕透露,我国与巴西完成碳信用合作的重点协商工作,原定星期四签署谅解备忘录,但被火患耽误。
这是我国在COP30宣布的第二个碳信用合作项目。我国本周与非洲国家马拉维(Malawi)在碳信用交易上合作,通过知识共享,合力发掘新契机,加大力度推动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融资工作。
与巴西完成签署后,与我国签署碳信用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国家将达15个。我国也与另10个国家签署碳信用合作执行协定(Implementation Agreement)。
COP30新加坡馆吸引8000多人参观
COP30新加坡馆上星期一(10日)开幕以来,吸引8000多名外交政要、企业管理层、研究人员和青年参观,去年为9000多人。这是我国连续四年在气候大会上设馆,今年与60多个合作伙伴联办40多场活动。
傅海燕在总结访问答复《联合早报》提问时说,新加坡很可能在COP31继续设馆。
她说,新加坡馆为智库、政策制定者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交流机会,也是推动新融资来源的平台。此外,新加坡馆可以为寻求资源落实国家自定贡献的国家,注入更多信心。
“新加坡在气候大会提供能力建设,促进培训,并建立联络网,这些是新加坡的优势,也会是在来届气候大会上继续扮演的角色。”
傅海燕指出,新加坡虽是发展中国家,但不在气候大会上寻求援助或融资。我国凭借独特优势,能为其他国家筹集部分资金。“我们应利用这一优势,推动全球气候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