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年起,骨髓捐献计划将扩大病患补助,住在政府医院B2或C级病房,并通过这计划成功与本地捐赠者匹配的病患,将自动获得配对化验和干细胞采集全额补助。

为宣导骨髓捐赠的重要性,加大对这一行动的支持力度,非营利组织骨髓捐赠计划(Bone Marrow Donor Programme,简称BMDP)星期六(11月22日)在芬维尔民众俱乐部举办路演活动,并宣布扩大对病患的补助。

BMDP自2016年起陆续推出病患补助计划,分为四类:确认基因配对的化验补助、干细胞或骨髓采集补助、移植相关费用补助,以及移植后津贴。

现行补助计划结构复杂,特别是干细胞采集进行分级制度,补助金额多寡取决于病患病房等级及经济情况等,只有个别通过评估的个案可获全额补助。

BMDP经检讨后,明年1月1日起大幅简化病患补助计划。住政府医院B2和C级病房、与本地捐献者配对的公民和永久居民病患,一律可享全额的配对化验和干细胞采集补贴。

延伸阅读

疫情中跨境骨髓救命 血癌康复者与恩人温馨初见
疫情中跨境骨髓救命 血癌康复者与恩人温馨初见
女童患罕见贫血病 台湾男子捐骨髓千里传温情
女童患罕见贫血病 台湾男子捐骨髓千里传温情

它将是全球首个全额补贴病患采集干细胞的组织。随着补助范围扩大,BMDP的年度病患补助预算明年起增至约150万元,资金均来自善心人士捐款。此外,明年起接受不完全配对非亲缘捐赠者骨髓移植,以及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的病患,也获准申请移植相关费用补助和移植后津贴。

BMDP执行长罗志强受访时说,政府目前只补助住院和药物等费用,病患移植干细胞一般得承担1万2000元,若是外国捐献者费用可上看8万元。“病患无法动用公积金,有的必须借钱或拿出毕生积蓄。新补助计划将减轻病患和家属的负担。”

BMDP于1993年成立,迄今逾12万7000人登记捐髓,促成1000多例骨髓移植,并统筹500多例骨髓捐献。今年至今,有4300人登记,BMDP希望今年结束前达到5500人的目标。

捐献者有两种捐髓方式,除了传统的穿刺抽髓手术外,如今九成捐献者倾向于侵入性较小的周边血干细胞捐赠法(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Collection),通过注射白血球生长激素增加干细胞量,再通过仪器提取血液中的干细胞,全程大概五个小时到七个小时。

BMDP年均收到500份配型要求 仅五分一病患成功匹配

人力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迪内希在星期六的活动上致辞时说,BMDP年均收到500份医院的骨髓配型要求,仅五分之一病患成功匹配,其他病患只能漫长等待,令人痛心。

他呼吁公众踊跃登记捐髓,建设“我们为先”(We First)的社会愿景。“每名病患都有生存的机会,我们须给予他们一切可能的机会去实现。”

人力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迪内希(左)也当场登记成为骨髓捐献者。(谢智扬摄)
人力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迪内希(左)也当场登记成为骨髓捐献者。(谢智扬摄)

BMDP同日也启动企业合作伙伴计划,鼓励企业支持员工成为捐赠者,定期举办捐献者招募活动和提供义工假。目前已有26个企业加入,包括高等教育和政府机构,希望年底前累计60个企业参与。

根据BMDP去年进行的一项全国调查,职场文化影响骨髓捐赠意愿,41%受访者不确定如果自己配对成功,雇主会否提供支持。

角色扮演组织“Pause for a Cause”的义工装扮成假面骑士、黑豹和其他漫威英雄,宣传骨髓捐赠计划。现场也设有游戏区和展示板。(谢智扬摄)
角色扮演组织“Pause for a Cause”的义工装扮成假面骑士、黑豹和其他漫威英雄,宣传骨髓捐赠计划。现场也设有游戏区和展示板。(谢智扬摄)

罗志强透露,曾有两名配对成功的捐赠者担忧饭碗不保而打退堂鼓,甚至不愿意让他出面与雇主洽谈。“希望更多雇主提供这方面的支持,提高骨髓捐赠的意识。”

住在盛港一带、正好经过BMDP路演活动的陈伟玲(37岁,银行职员)得知干细胞捐赠几乎无痛,又能帮助有需要的病患,二话不说登记成为捐献者。“能伸出援手,何乐而不为,而且你不知道哪一天自己也需要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