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更多需要关怀的人,关怀辅导中心呼吁更多人加入辅导义工行列。中心将在明年开办新一届热线义工辅导员培训班,希望招募至少50名学员。
这个培训课程接受24岁至65岁、至少中四学历的公众报名。只要具备同理心、思想成熟,又有助人热忱,就可考虑报名接受培训,学习如何以声音开解陷入困扰的心灵,帮助他们走出迷茫低谷。
冠病疫情前,关怀辅导中心有大约130名活跃的热线辅导义工。疫情期间,由于各种因素,如担心受感染、工作或家庭因素等,中心流失了约30名义工。
疫后的过去两年里,中心逐步招募新血,目前有约110名义工轮流接听热线。热线每天早上10时至晚上10时运作,公共假期除外;每名义工每周值勤一次,接听热线三小时。
这个课程以前每年办一次,近年转为每两年一次。由于年轻人越来越少讲华语,中心如今要招募青年义工面对一定难度。
有些人担心自己不够资格当辅导义工。对此,分别有20年和10年服务经验的资深义工慧慧(化名,71岁)和思玲(化名,31岁)强调,只要符合年龄和学历等基本条件,心智稳定、思想成熟,有一颗助人与同理之心就可以了。
中心会为义工提供严谨的培训,包括约七个月的理论培训,让学员掌握基本的辅导与助人技巧;其间会通过自我认识,以了解自己是否适合辅导他人。接着,学员须完成100小时的实践。之后,中心要求义工服务至少一年。
31岁的思玲目前是热线团队中最年轻的义工。2016年,她从《联合早报》看到一则关怀辅导中心热线义工的报道后受启发,决定报名接受培训。
思玲在讲华语的家庭长大,但平日在工作中用英语较多,她起初也不确定自己的华语是否足以用于辅导。“后来我发现,语言能力虽重要,但义工是否称职还得看很多其他因素,包括能否发挥同理心,跟来电者有效沟通,语气是否能让对方感到舒服,让他们愿意向你倾诉。这些技巧都会在培训中学到。况且在本地语境中,普通对话一般用的是掺杂式语言。”
思玲说,加入热线义工行列不仅帮助了他人,她个人也成长了。不少来电者身处逆境所展现的毅力和勇气,也令她受到鼓舞。
热线辅导员帮来电者平复情绪厘清思绪
关怀辅导中心的热线义工不会为来电者提供直接解决方案,而是会根据个别情况,协助他们缓和情绪、厘清思路,思考如何走出困境。
拨打“关怀800热线”的民众多数介于40岁至70岁;20岁至30岁的学生和年轻上班族占少数。
辅导义工指出,有些人误以为有心理疾病才需要辅导,其实不然,凡是情绪受困扰而感到茫然无措,都可拨热线与辅导员谈谈。
与儿子起争执 辅导员平复单亲妈情绪并探讨改善亲子关系
单亲妈妈平日工作压力大,回家看到儿子测验不及格,立即暴怒。母子吵了起来,妈妈动手掌掴,儿子夺门而去。
这名母亲打热线求助。接电话的辅导义工慧慧忆述,当时这个妈妈不停哭泣,申诉活着没意思,一切都是白费。
“她说自己辛苦工作,孩子却这个样子,她很失望。但渐渐地,她也发现,自己把恶劣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谈话中,慧慧表达了同理心,肯定这名妈妈付出的努力,引导她应看到孩子表现好的一面,她的怒气也就慢慢地降了下来。
“我问她,还有什么因素导致你情绪不好,她才说刚和老板吵架……当对方感觉被理解就会开始冷静,也就能看到问题出在哪里。我接下来就可以跟她探讨,如何改善亲子关系。”
失业数月情绪低落 辅导员助女孩厘清思绪
20多岁的女生拨打关怀热线,哭诉任职的公司突然关闭后,她失业几个月都找不到工作,情绪很低落,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慧慧接到来电,仔细评估后确定女生的情况并非属于高危状态,于是努力加以开导。
这名女生是永久居民,失业后担心无法负担在本地的生活费,回返家乡又觉得丢脸。慧慧说,女生并非只有一项技能,却执着于在原来的领域觅职,而忽略了其实可放宽求职范围。慧慧于是建议她尝试转换跑道。
谈了一个小时后,女生的情绪平复了下来。慧慧说,陷入困境的人有时思绪会“卡住”,需要旁人帮助厘清。
“人生不时会遇到突发状况……工作烦恼、生老病死,有时甚至会导致一个人崩溃。碰到这种情况,请打通热线,和义工辅导员谈谈,心情就不会那么沉重。”
关怀辅导中心第33届热线义工辅导员训练课程预计明年3月开课,以华语讲授。有意报名可发电邮到cccc@carecorner.org.sg,也可拨电或发短信至80302160;报名截止日期是2026年1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