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降低骨痛热症的传播,当局将在12月进一步扩展“伊蚊绝育计划”,在马西岭释放带有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兀兰、勿洛和加基武吉—景万岸的释放范围也会扩大。届时,计划覆盖的家庭将增至66万户。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星期一(11月24日)在脸书宣布这一消息。
根据国家环境局提供的资料,在“伊蚊绝育计划”(Project Wolbachia)下,新纳入的马西岭,以及范围扩大的兀兰和加基武吉—景万岸,将从12月16日起每逢星期二和星期五,释放带有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至于扩大后的勿洛,则是从12月17日起的每个星期三和星期六释放。
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雄蚊,与野生雌蚊交配后,产下的卵无法孵化,大幅降低骨痛热症的感染风险。
普杰立在脸书发布的短视频里指出,选择这些地区的因素包括骨痛热症历史风险、伊蚊种群等。他说:“请放心,这些蚊子不会叮咬,它们有助于保护你和你的家人,降低感染骨痛热症的风险。”
2026年计划将覆盖全国80万户家庭
伊蚊绝育计划自2016年推出以来,效果显著。在释放带菌伊蚊的地区,雌性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数量减少80%至90%,居民感染骨痛热症的风险也降低约75%。
研究也显示,释放带菌伊蚊的影响范围超越直接释放的区域。与未释放的地区相比,毗邻释放地区的居民感染骨痛热症的风险降低45%。
到了2026年,这项计划将覆盖全国80万户家庭,占全国家庭总数的一半。
不过,普杰立也提醒公众,这项计划并非“灵丹妙药”,“每个人仍得尽一分力,减少蚊子滋生处”。
本地目前有两座产蚊厂,分别由环境局和科技公司Debug by Alphabet经营。为补充现有设施的产量,第三座由新承包商运营的产蚊厂,即将设立。
据环境局统计,本地今年第三季通报的骨痛热症病例共874起,比第二季减少35.8%;从11月9日至15日,本地共有39起骨痛热症,比之前一周减少16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