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农场生产的新鲜蔬菜,将由新加坡农夫市集的货车,统一集运和配送至各大超市。这项安排预计在明年农历新年后启动,协助农场降低运输成本,优化农场至零售的供应链。
新加坡鲜农总会首席执行官张国健,星期二(11月25日)带领媒体走访本地农场和养殖场时说,协会正与物流公司和农场协调,推进统一集运与配送的具体计划。
根据安排,货车将定期到各农场收取蔬菜,待满载后再统一配送至零售点,让所有参与农场共同分担运输成本。目前,农场须自行安排运输并承担高额费用。
鲜农总会旗下有约20家蔬菜农场会员。张国健说:“要安排货车定期到会员农场载送蔬菜,再进行分发,并不容易,因为涉及时间、载重、容量等变量。因此,我们正与物流公司研究最适合的执行方式。”
已有三家大型农场参与计划,也有一些小型农场加入供货,协会正整理各农场的位置、集货点和配送路线等细节。
计划目标是把运输成本维持在产品价值的10%以内,以提高本地蔬菜的市场竞争力。“我们永远不可能比进口更便宜,但希望农场能维持合理的成本结构。”
按照市面行情,从一个地点把蔬菜运送到另一个地点,单趟费用大约在150元至170元之间。大型农场即使有自家货车,连同拥车证、停车费和司机薪水,每月也需花费8000元至9000元。
参与计划的蔬菜农场CropCiti负责人吴瑞芬受访说,目前农场各自聘请司机或外包物流,未来若能共用货车、统一集运配送,运输成本预估可降低两三成。
海产集运与配送计划同步推进
除了蔬菜,海产的集运与配送计划也进展顺利。张国健说,已有物流公司愿意合作,加上订单量充足,目前计划已正式运作,从多家养殖场收集活海鲜。林厝港一带约有四家农场集中集货,再通过联系点与东部分发点,把海产配送到全岛餐饮业者。
主要从事冷冻海鲜加工和批发的The Seafood Company董事经理谢文强指出,物流始终是个挑战,尤其是林厝港一带的取货与配送。他说,这种集中方式非常方便,能把不同供应商的海产统一整合,一次收取和配送。
为拓展业务,公司也把本地新洲鱼(The Straits Fish,即海水养殖的罗非鱼)制成参巴酱和亚参风味,接下来将尝试出口至美国和澳大利亚,提升本地海产的知名度。
农夫市集拓展零售 本土蘑菇和火锅组合包即将开卖
来临的农历新年,消费者将在超市首次看到印有“新加坡农夫市集”标志的本土菇类产品。每包重量约120克,售价4元。张国健说:“我们会推出金源菇和黄金香菇,适合消费者买回家炒来吃,目前还在敲定包装。”
这些新鲜菇类由三家蘑菇农场供货——Golden Cap、Spore Gardens和金源(Kin Yan)。张国健说,将尽量让每家农场各自专门种植一种菇类,这样一来,来源更清楚,也比较容易追踪品质。
他提到,消费者对蘑菇的外观有要求,希望每朵都长一样,但自然种植难以做到这点。“如果每朵蘑菇都完全一样,那就是工厂化的蘑菇了。”
Golden Cap联合创办人杨伟皓指出,农场一开始主要供应餐厅与酒店,与鲜农总会合作后才意识到消费者需求大,许多顾客询问更多品种,也想知道在哪里能买到。
另一方面,农夫市集也将把火锅组合包上架电商平台RedMart,内含本土石斑鱼、蔬菜、新洲鱼片、虾、蘑菇等多种食材,配合农历新年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