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加速老龄化,组屋年长住户占比也持续上升,更多年长者倾向选择空间较小、较易打理的二房式单位养老。
建屋发展局星期四(11月27日)公布五年一次的组屋抽样住户调查,显示年长住户如今已占全国组屋人口31%,高于2018年的25.6%。
多数年长者倾向“原地养老”,85.9%希望继续住在现有单位,理由包括已对居住环境很熟悉、长期建立起来的情感依附、在“原地”已有稳定的社交网络;仅14.1%有意搬迁。即使日常生活需要协助,大多数年长者也更愿意在自己家中由家人、女佣或专业护理人员照护,占比从2018年的57%上升至65.1%。
选择二房式年长者倍增
在屋型偏好方面,选择二房式单位的年长者显著增加,从2018年的11.8%上升至2023年的21.5%,多了近一倍。偏好四房及更大单位的年长者,占比则从45.4%降至36.9%。三房式单位仍是最常见选项,占比28.8%。
ERA产业网络主要执行官林东荣受访时指出,大多数年长者希望留守现有单位,主要原因是对居住环境已非常熟悉,也培养了感情。对一些行动不便者来说,更重视的是居住地点是否便利,是否邻近熟食、医疗和交通等设施,而非空间大小。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社会研究室兼任首席研究员陈恩赐博士指出,随着子女成家后搬离,家里只剩夫妇俩或年长者独居,空间需求下降,自然会选择较小单位。
他说,小单位不但减轻清洁与维护负担,也让年长者能释放部分房屋资产,为退休或其他必要开销提供额外资金。“二房式灵活组屋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仅1.4%选择社区关爱组屋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建屋局自2021年起推出专为年长者建造的住房项目“社区关爱组屋”(Community Care Apartments),单位较小,但带有公共的辅助生活设施和看护服务;2024年起首批组屋竣工启用,至今已先后在武吉巴督、女皇镇、勿洛、芽笼麦波申和盛港推出五个项目。大巴窑明年将推出第六个社区关爱组屋项目。
不过,近年来社区关爱组屋的需求明显疲弱,多个项目每个单位少过两人申购。最新的盛港项目,申购率只有0.7。抽样住户调查显示,有意选择这类组屋的年长者只有1.4%,远低于选择二房式至五房式组屋的占比。
建屋局在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指出,社区关爱组屋旨在为年长者提供更多居住选项,申购反应或因地点条件而异,尚未售出的单位也会在日后销售活动中陆续推出。
对于倾向“原地养老”的年长者,当局也提供多种方式让屋主释放房屋价值,例如通过屋契回购计划(Lease Buyback Scheme)或出租房间,补贴退休收入。
国家发展部也与卫生部合作,于现有市镇内发展“乐龄社区”(Age Well Neighbourhoods)。这是政府最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旨在让年长者在熟悉的环境中原地养老、安享晚年。
建屋局强调,最新调查结果将为未来住房政策及新组屋区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以更贴近居民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与需求。
“我们将持续检讨相关政策与配套,以期满足年长住户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