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的团结、国家归属感,以及对国家成就的自豪,是本地国民身份认同的核心;而本地独特的多元语言环境、多元文化社会、鱼尾狮与樟宜机场等国家标志、美食文化,以及新加坡人“怕输”、勤奋且高效率的行为特质,都是国家认同的重要体现方式。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新加坡政策研究所星期四(11月27日)发表题为《新加坡人身份认同的感知与挑战》的工作论文,探讨本地人对身份认同的看法,政府在形塑国家认同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国家认同所可能面对的挑战。

2000名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参与研究

研究由政策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管暨首席研究员马修博士率领团队完成,以2024年10月至11月政策研究所和我国英语电视台CNA联合进行的线上英语调查为基础进行分析。调查征询了2000名年龄介于21岁至65岁的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看法,并对样本进行加权,以反映本地人口结构。

根据调查,在对13种可能促成新加坡国家认同的因素进行多项选择时,多达82.3%的受访者选择了“团结与互相凝聚”(Unity or being united),77.3%选择了“对国家的归属感”(a sense of belonging to Singapore),另有76.1%的受访者选择了“对国家及其成就的自豪感”(feeling proud of Singapore and its achievements)。

“团结与互相凝聚”获最高认可

论文指出,“团结与互相凝聚”获得最高认可,表明新加坡人重视那些能够维系社会凝聚力,让人们团结一致并在差异中培养归属感的国家认同特征。

延伸阅读

陈振声:我国包容差异在多元中建立认同感 是社会保持韧性关键
陈振声:我国包容差异在多元中建立认同感 是社会保持韧性关键
调查:逾八成人视新加坡国籍为身份认同要素
调查:逾八成人视新加坡国籍为身份认同要素

研究人员也分析,受访者被问及身为新加坡人意味着什么时,大多反映了正面的情感,比如拥护多元文化、为公民身份感到自豪、对国家有归属感、出生或居住在新加坡,以及享有和平、和谐且安全的生活环境。

谈到国家认同的特征或属性时,有31.3%的受访者认为新加坡式英语、英语和各族母语并用的多元语言环境,是国家认同的重要体现方式,“新加坡式英语”(Singlish)也是受访者在回答问题时,最常提到的词语。本地社会跨越不同种族和宗教的多元文化特征,则获得30.3%的受访者认可。

排在第三位的是鱼尾狮、国旗、护照、胡姬花,以及樟宜机场等国家标志,有14.9%受访者认为它们体现了国家认同。小贩中心和来自各地的美食,以及本地人的“怕输”、勤奋、自豪与高效率的行为特质,则列在第四和第五位,分别得到9.8%和9.2%的受访者认可。

至于新加坡人的特征有哪些,多数受访者认为这包括重视教育(78.8%)、“怕输”(75.6%)、面对压力和工作过量(69.8%)、奉公守法(69.6%),以及尊重权威和秩序(67%)。

逾六成受访者认为 国家认同与10年前不同

超过六成受访者也说,新加坡人的国家认同感和10年前相比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移民和多元文化融合带来的人口结构改变(16.4%)、社会价值观和规范的改变(12.9%)、人们的经济状况和所面对的生计压力(6.2%),以及科技与全球化的外部影响(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