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很多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就像有些人永远找不到合适的伴侣,有的人永远找不到赏识自己的老板,但我国硬地滚球女将陈仪婷却有幸遇到了她的伯乐——教练尤尼塔。
尤尼塔和陈仪婷自2016年开始合作,八年后在巴黎残奥会上携手夺得银牌,那也是新加坡历来在残奥会上斩获的首枚硬地滚球奖牌。
尤尼塔星期五(9月13日)在新加坡脑性麻痹联盟(Cerebral Palsy Alliance Singapore,简称CPAS)学校接受《联合早报》的采访时说,她原本不是陈仪婷的教练,但经常会在学校里看到对方独自训练。
她解释说:“作为一名BC1级(手臂和肩部活动受到中度影响,躯干和腿部活动受到重度影响)运动员,你可以选择要不要一名助手(搭档),但当我看到她一个人训练时,我便安排了另一名男教练去指导她,结果他们在台湾举行的一场区域性赛事中赢得了铜牌,那时候我便看到了她的潜力。
“可是后来我们发现女运动员和男教练之间有很多的限制,我便决定亲自带领陈仪婷,做她的教练兼搭档。”
起初被错误分级 成绩不佳感气馁
不过尤尼塔透露,两人一开始面对诸多挑战与挫折。因为被错误分到BC2级(级数越低,残疾程度越重),陈仪婷起初得和残疾程度较轻的选手竞争。更糟的是,之前都是男女同场竞技,所以陈仪婷总是只能排名第三或第四,这令两人相当气馁。所幸陈仪婷后来被正确分级,加上赛制上的改变,男女开始分开比拼,她的成绩才有了显著的提升。
合作八年,尤尼塔说陈仪婷最大的变化是,从不太擅长沟通到现在可以走在街上给她介绍好看的衣服,但不变的是,她一直非常努力。“不论我怎么向她施压,给她增加多少训练,她都欣然接受。一些运动员输了比赛就想要放弃,但她不会。她总会带着笑容回来训练,这是我最欣赏她的地方。我认为这是运动员最该有的精神。”
陈仪婷则称赞尤尼塔是一位很有耐心的教练,“像妈妈一样”,但一旁的尤尼塔立马纠正:“哪里像妈妈?像姐姐!”陈仪婷笑着回应:“好啦好啦!像姐姐,像家人一样。”
现年35岁的陈仪婷12岁开始到CPAS学校上课,2008年在那里接触到硬地滚球,从此爱上这项运动。
在备战巴黎残奥会之前,陈仪婷都会在CPAS训练,而每逢星期四,她也会回校上数码艺术课。
尤尼塔透露,陈仪婷一开始对数码艺术不太感兴趣,但她认为专业运动员应该在生活上保持平衡,所以鼓励对方参加。
为庆祝陈仪婷在残奥会上的成就,作为她“母校”的CPAS星期五为她和尤尼塔举办了一场庆祝活动。眼看这么多人夹道欢迎她入场时,陈仪婷不禁感动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