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本地泳手实力和潜能,新加坡游泳队将进一步升级训练设备,与新加坡管理大学(SMU)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合作,借助人工智能(AI)和无人机进行实时数据分析。

我国泳队星期二(3月4日)在华侨银行游泳中心宣布这项合作,研究人员也现场示范如何操作无人机,并将取得的结果实时投射在平板上。

过去,我国泳队的做法是将摄像头架在泳池旁来记录,但画面会随着泳手越游越远而变得越来越小,从而失去参考性。如今有了配备高分辨率摄像头的无人机,他们能更完整地捕捉泳手的姿势和动作。

取得的这些数据将通过人工智能模型和计算机视觉算法,深入了解泳手的划水时间和游泳速度等,也可对比训练与比赛时的表现。

我国泳联会长吴多泉也在新加坡管理大学担任战略与创业学系副教授,促成这项合作的他说:“我意识到我们的教练和运动员面对这样的难题,恰好我的同事都是一群很聪明的人,所以我们一起讨论并得出这样的解决方案。从开始讨论到落成这项计划其实不到一个月,只是在筹备资金方面用时比较久。”

延伸阅读

吴多泉当选泳联会长 明年推新计划鼓励全民游泳
吴多泉当选泳联会长 明年推新计划鼓励全民游泳

他也说,这项跨学界的合作不仅能提升本地游泳水平,也展示学术界和产业界如何携手解决问题。

国家队主教练陈利裕认为,有人工智能和无人机的助力是件好事。“它可以让我们有更加清晰的概念,像是有些泳姿可能做得不够好,或是不够平衡。”

由于目前还在尝试阶段,所以每个月只会有一次这样的科技辅助,等稳定后可能一周会有两次。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方式去记录泳手的训练,像中国游泳队用的是“3D+AI”辅助训练系统,科研人员利用一个3D水上摄像头和16个高精度水下摄像头去记录出发距离、入水角度、途中用时等数据。

在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负责工程产品开发的冯韶晖博士说:“无人机成本低、便携性强,相比数万元至数十万元的专业训练设备,它所需费用仅为几千元。无人机可以从上方无障碍地俯瞰游泳运动员,完整捕捉所有在划水过程中的肢体动作,此外,无需使用水下或泳池边的摄像机也可计算游泳参数。”

冯韶晖也说,这个系统不受场地限制和网络影响,可迅速在任何游泳池架上这些设备,十分便利。

除了游泳,冯韶晖也计划将这项技术用在其他项目上。他透露:“跳水、公开水域游泳或是水球都能用上。除此之外,我也建议帆船运动用上这个技术,无人机在广阔的海洋上也能飞行并收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