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季后赛刚刚开始,但赛季中期完成惊天大交易的两支球队洛杉矶湖人(LA Lakers)和达拉斯小牛(Dallas Mavericks)已经全部出局。至少从短期来看,这笔交易是两败俱伤的局面。至于交易当初为何能够达成,那就要牵涉到NBA中那个权力极大,却又相对鲜为人知的角色——球队总经理。
小牛上个赛季打入总决赛,今年初却突然送走26岁,刚刚步入巅峰期的当家球星东契奇(Doncic),这样的决定出乎所有人意料,也引来骂声一片。包括球队前老板马克·库班(Mark Cuban)在内的众多人士都表示不解,但球队总经理尼克·哈里森(Nico Harrison)坚持认为,这一交易对球队在长期有正面影响。
在交易后接受采访时,哈里森说:“我和基德(Kidd,主教练)从来到这里就在遵从一个愿景、创造一个文化。我们相信,我们所引进的球员要符合这点,那就是防守才能赢得冠军。”
他还说:“我想澄清一点。我是做决定的人,基德支持了我的决定,所以这是我的决定……对我来说不做任何事才是最简单的,我甚至还会因为这受到表扬。但是我坚信我们所做的事情,时间会证明我正确与否。”
从湖人引进东契奇后,在季后赛中的表现来看,这名超级球星在防守端的短板确实暴露无疑,这也是湖人遭淘汰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小牛在大交易后止步附加赛,更早出局,但哈里森当时的担忧不无道理。
总经理与主教练的利益冲突
相对于每场都会在场边坐镇的主教练,NBA球队总经理或篮球总监的角色多少让球迷们感到陌生。其实在球队的管理架构中,他们的位置比主教练要更高。对于一支NBA球队而言,主教练很可能会因为球队成绩不佳随时遭解雇,而总经理才是球队长期方向的掌舵人。
在之前很长时间里,NBA球队由主教练身兼总经理角色是普遍现象。例如2014年到17年赛季在洛杉矶快艇(LA Clippers)的里弗斯(Rivers),2016年到19年赛季在明尼苏达灰狼(Minnesota Timberwolves)的锡伯杜(Thibodeau)。甚至还有自1996年就一直执掌圣安东尼奥马刺(San Antonio Spurs),刚在星期五(5月2日)才卸下主帅职务继续担任球队主席的波波维奇(Popovich)。但来到当今NBA,这两个职务已经不再重叠,主教练一般只负责球队的日常训练和比赛指挥,总经理则负责转会、签约,甚至聘用主教练的工作。
一般而言,主教练和总经理的工作在利益上会有冲突。主教练会更看重球队的短期成绩,希望球队能在其任期下取得尽可能好的战绩,为此送出选秀权、牺牲长期利益也在所不惜。而总经理由于短期成绩压力相对较小,更能关注球队的长期发展。甚至出现了那位以“相信过程”为格言,带领费城76人(Philadelphia 76ers)年年摆烂的山姆·辛奇(Sam Hinkie)。”
而更让球迷津津乐道的,相信是自1982年至2000年一直执掌湖人,打造了上世纪80年代以及本世纪初两代湖人王朝的杰里·韦斯特(Jerry West),以及自1995年一直执掌迈阿密热浪(Miami Heat),帮助球队赢得三个总冠军的帕特·莱利(Pat Riley)。
球迷痛恨的公牛总经理
由于长期决断球队大方向,球迷们对于莱利的印象早已不是球队篮球运营总管,而是更为直观的“热浪教父”。莱利本赛季也交易送走了当家球星吉米·巴特勒(Jimmy Butler)。从短期看,热浪在季后赛首轮就遭淘汰,而巴特勒所在的金州勇士(Golden State Warriors)仍有晋级希望。至于长期利弊,只能日后观察了。
而最让球迷痛恨的总经理则肯定是1985年到2003年担任芝加哥公牛(Chicago Bulls)总经理的杰里·克劳斯(Jerry Krause)。克劳斯力主选下皮蓬(Pippen),引进罗德曼(Rodman),聘请杰克逊(Jackson)担任主教练,亲手打造了90年代六夺总冠军的公牛王朝。可他却又在主力阵容老化后,坚持在98年赛季后重建,赶走杰克逊和皮蓬,甚至乔丹(Jordan)以退役为威胁,也不为所动。最终乔丹决然退役,克劳斯之后几年的操作没能让公牛重现巅峰,但至少他留下的遗产还是让球队2004年后成为了一支东岸强队。
乔丹与克劳斯的关系长期不和,克劳斯1997年公开重建打算后,乔丹曾讽刺说;“没人能保证重建可以在两年到五年内完成,小熊(Cubs,芝加哥一支棒球队)已经重建42年了(却什么都没完成)。”或许,只有在担任华盛顿巫师(Washington Wizards)、夏洛特黄蜂(Charlotte Hornets)总经理和老板工作接近20年,却在成绩上一无所成后,乔丹才会重新审视克劳斯当年工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