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林氏家族基金会(Karim Family Foundation)冠名的KFF羽毛球馆于星期六(9月6日)正式揭幕。新加坡羽毛球总会(SBA)说,这座经过翻新和扩建的球馆承载了73年的历史,举办过汤姆斯杯和东运羽球赛事,有助于我国培养更多羽球人才。

位于基里玛路的KFF羽毛球馆主体是新加坡羽毛球馆(现名新加坡羽毛球场),建于1952年,曾举办1955、1958年两届汤姆斯杯,并在1983年见证我国羽球名宿黄循杰夺下东运会男单冠军。

在1983年东运会羽毛球男单夺冠的我国名宿黄循杰(中)也来到揭幕仪式现场。他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东运羽毛球男单冠军。(吴先邦摄)
在1983年东运会羽毛球男单夺冠的我国名宿黄循杰(中)也来到揭幕仪式现场。他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东运羽毛球男单冠军。(吴先邦摄)

在林氏家族基金会的支持下,场馆进行了修缮扩建,并在去年国庆日向公众开放。当前,KFF羽毛球馆共有12个场地,包括拥有九个场地的新加坡羽毛球场,以及拥有三个空调场地的新建筑。馆内装有先进的云台摄像机,能追踪比赛过程,辅助训练。

星期六球馆正式揭幕时,我国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全国奥理会(SNOC)主席傅海燕也作为特邀嘉宾出场。她说,一路走来,我国羽球在不断进步,培养出东运会、共运会和世锦赛冠军,而这座场馆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国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全国奥理会主席傅海燕在发言中说,球馆见证了新加坡羽毛球的进步,新加坡也需要羽毛球冠军。(吴先邦摄)
我国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全国奥理会主席傅海燕在发言中说,球馆见证了新加坡羽毛球的进步,新加坡也需要羽毛球冠军。(吴先邦摄)

“历史通过非常具体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叫新加坡的小国如何能够培养出世界顶级的羽毛球冠军……每个国家都需要冠军,都需要羽毛球冠军,无论过去还是未来。”

延伸阅读

新加坡羽毛球馆国庆日起重开 开放让公众与企业预定
新加坡羽毛球馆国庆日起重开 开放让公众与企业预定
我国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全国奥理会主席傅海燕(中)与林氏家族基金会执行主席林益洲 (左二)、新加坡羽毛球协会会长廖振兴(右二)等人在开幕式挥拍击球。(吴先邦摄)
我国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全国奥理会主席傅海燕(中)与林氏家族基金会执行主席林益洲 (左二)、新加坡羽毛球协会会长廖振兴(右二)等人在开幕式挥拍击球。(吴先邦摄)

一座球馆承载两代人记忆

揭幕仪式后进行三对三的表演赛,我国羽球名宿李理、黄梓良和现役球员许永凯对阵韩籍单打教练金志炫、我国双打助理教练欣达(Shinta Mulia Sari)和现役球员高永杰,引得观众喝彩连连。

今年42岁的李理原籍湖北武汉,在2002年为我国夺得共运会女单金牌。她在2008年退出国家队回到中国,与丈夫邱波辉(中国退役国手)一起从事教练行业。她对《联合早报》说,以前经常在新加坡羽毛球馆训练,这次再回来,她觉得场地条件进步很大。

李理在2002年为我国夺得共运会女单金牌,这也是我国目前为止唯一一枚共运会羽毛球女单金牌。(吴先邦摄)
李理在2002年为我国夺得共运会女单金牌,这也是我国目前为止唯一一枚共运会羽毛球女单金牌。(吴先邦摄)

这里还见证了两代羽球人的传承。李理的女儿邱天悦(13岁)今年6月来到这个场地比赛,拿下所在组别的冠军。目前,李理在中国全力培养女儿打球,如果女儿将来到新加坡发展,她也会考虑回国执教。

李理的女儿邱天悦(中)在新加坡出生,随后回到中国生活。她时常来到新加坡比赛,并在今年6月于新加坡羽毛球场举行的比赛中夺冠。(受访者提供)
李理的女儿邱天悦(中)在新加坡出生,随后回到中国生活。她时常来到新加坡比赛,并在今年6月于新加坡羽毛球场举行的比赛中夺冠。(受访者提供)

我国两届奥运选手、2014年共运会男单银牌得主黄梓良(36岁)则说,父亲黄循杰曾在场馆附近经营商店多年,从前总和他一起来打球,这里就像他的“第二个家”。

他还提到,之前场地多为木质地板,容易积灰打滑,现在场地都铺上了垫子,方便清理,也不会担心打滑导致脚踝或膝盖受伤。

我国羽球名宿黄梓良(白衣左)对这块场地有美好的记忆,小时候经常和夺得东运冠军的父亲一起来打球。(吴先邦摄)
我国羽球名宿黄梓良(白衣左)对这块场地有美好的记忆,小时候经常和夺得东运冠军的父亲一起来打球。(吴先邦摄)

他也希望,新球场能帮助未来的运动员追寻梦想。

他说:“时代变了,现在不仅仅只有学习一件事。如果年轻人有机会、有热情去做,我鼓励他们去尝试,跟着我国现在这批年轻选手,也希望激励更多未来的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