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陷寒冬 湿巴刹等待暖流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周末的成熟组屋区旧巴刹,人流也不如疫情期间的多。(苏秉苓)
周末的成熟组屋区旧巴刹,人流也不如疫情期间的多。(苏秉苓)

字体大小:

昔日的熙熙攘攘,今时的冷冷清清。曾是你我儿时常去的湿巴刹,随着人流减少,顾客和摊主老龄化,是否会走向没落甚至消失的悲凉命运?这期的《实况报道》,我们走一趟湿巴刹,感受它的湿、冷和热。

越来越多本地湿巴刹的生鲜摊位,因生意量及人潮比疫情前至少减少了两三成,选择结束营业或缩短营业时间,较年轻的摊主为增加生意量而添加网上营销。

令人关注的是,虽然不少营业中的摊主表示暂不打算结束生意,但他们年纪一般超过60岁,属第一代摊主,如果他们的子女无意接手湿巴刹生意,他们大部分准备在几年后,随年龄增长、体力大不如前而结束营业,到时,又湿又热闹的传统湿巴刹文化可能渐渐消失。

《联合早报》记者走访全国不同地点的多个湿巴刹,所有受访的湿巴刹摊主都异口同声说,疫情期间湿巴刹生意兴旺的情景一去不复返,现在湿巴刹生意量不仅比疫情前差了两三成,平日更是门可罗雀,许多摊主纷纷缩短营业时间。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