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成立数码部是《联合早报》数码征程的最大转折点,但其实早在1995年,早报就迈入数码时代。从最早期以文字为主的zaobao.com,到主打生活娱乐内容的omy,到后来融入更多视觉元素的zaobao.sg,早报经历了几次改革,迄今已进入“人人都做数码”的崭新阶段。
当年在数码部担任数码内容主任的早报助理总编辑洪奕婷忆述:“我们算先锋部队,开始拥有自己的团队,由自己的记者做内容。”
原来,早报的网站之前的运作模式主要是把纸媒内容“复制”到网上。管理层后来意识到网站要吸引受众,除了内容必须年轻化,呈现方式也要不同于报纸,于是开始制作视频、动画等,并在2016年成立数码部,加大力度制作数码内容。
洪奕婷笑称:“古古怪怪的东西有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2015年大选直播为设立数码部打下重要基础
数码部的设立,与2015年的全国大选有着密切关系。那年新加坡大选投票日当晚,早报进行了长达五小时的直播,陪网上的受众一起计票。
这史无前例的做法对洪奕婷而言,是印象深刻至此生难忘的“最勇敢尝试”。

在技术不完善、同事没有直播经验的窘境下,早报当时集合了晚间报章《联合晚报》《新明日报》同仁,以“人海战术”——前线记者、各组主任、高编等轮番上阵,在镜头前报道及分析选情,打了一场漂亮的仗。
当年这场“很阳春”的直播,简陋得让洪奕婷不愿“回首”。“我真的不敢再重看,因为现在看起来真的不够专业。”
不过,这项“平面媒体直播开票结果的创举”却引来同行注意和敬佩,也打开了早报做直播的胆量,更是成立数码部的重要基石。
来到2020年9月的大选,遇上冠病疫情,当时属于解封第二阶段,竞选期间须保持安全距离和禁止五人以上的集会,候选人首次无法举行实体群众大会,加速了网络和社交媒体成为选举主战场的趋势。

数码部抓住机遇,从6月30日提名日起,推出早晚两档直播节目“早报早茶”和“报告选民”。晨间节目“早报早茶”由新闻工作者分析选情,傍晚播出的“报告选民”则邀请了六个政党的10名候选人上节目,分享他们的从政经验并讨论政治议题。这时的直播节目无论从技术和流程上,都成熟多了。
2016年1月1日数码部正式成立,之后早报的网站被打造为融合《联合早报》《联合晚报》和《新明日报》内容的“三合一”一站式中文新闻平台。网站的独立访客也从2016年初每月只有约70万人次,激增至如今的200多万人次。这是经过多轮改革,各组同事不停磨合与调整,大家共同努力制作多样化内容所取得的成果。

以欢庆100周年作为里程碑,早报也完全落实所有内容“数码为先”,即先通过早报网站和应用发布新闻内容,再将报道编版印刷成报纸。
一步步转型 突破纸媒运作思维模式
洪奕婷说,早报同事已经习惯经过百年沉淀和优化的纸媒运作体系,而纸媒与数码作品在形式、流程、制作周期上有很大差异。不管是技术要求、制度设置,或是同事们的思维和心态,都须进行很多调整。
“数码转型转了很多年,但每次都是一小步、一小步,因为我们一直在不牺牲报纸质量的基础上转变。”
为了整合《联合早报》《联合晚报》和数码部资源,华文媒体集团于2019年成立新闻中心,一站式为早报和晚报生产数码与平面内容。此外,新闻中心还新设特稿组,以强化制作网上流行的长篇及互动式内容。
2022年1月1日,随着晚报停刊,新闻中心回归“大早报”家庭,实现纸媒数码结合。早报新闻室也新设数码内容组、摄像组、剪辑组和受众策略组等,致力打造有早报特色的视频及加强社媒的经营。
过去几年,除了负责数码内容的同事,各稿源组包括中国新闻组、国际新闻组、本地新闻组和副刊组等,也越来越有意识地以“数码为先”处理新闻,并更加积极参与长篇互动与视频制作。

今年5月,早报就在全球最大的视频和电视节目奖项The Telly Awards荣获两银三铜五个奖项,其中两项得奖作品《生活家》和《我信故我在》由副刊记者编导,另一获奖新闻视频《柬埔寨诈骗“乐园”西港 受骗当诈骗者如何逃脱?》则是国际组记者和数码内容组记者联合编导的。
各组之间的合作关系虽然加强了,但早报数码化依然面对一个问题。
洪奕婷说:“稿源组有好些同事还不是很会做数码内容,还不是真的‘思考数码’,仍然做平面或以文字为主的内容。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来到早报100,需要新一轮改革,这次改革是整个数码进程的另一关键一步。”
优化影音内容 拉近与读者距离
早报现在所有内容都以“数码为先”,早报新闻室的内部架构也不再有数码内容组,换言之,所有负责生产新闻内容的组别都必须在构思和策划报道时先想到数码上的包装和呈现。数码内容组内原本擅长做影音内容的编导和记者,则自成视频组和音频组,丰富早报数码平台上的内容种类。
洪奕婷进一步说明,为了强化并打造更精致的早报影音内容,视频组、音频组、摄像组和剪辑组合组影音群,以促进整个制作团队的协作和沟通。
事实上,早报的网站和应用除了日常的新闻视频和不同题材的系列节目,自2017年开始先后推出三档直播节目,包括主打本地社会新闻的《新闻抢先看》、直击受瞩目新闻事件事发现场的《早现场》,以及根据国内外时政“开讲”的《热点评论》。
去年,联合早报视频组也开始编制时事类节目《世界大解说》,通过新加坡视角解析国际大事,以每月两集的频率和观众见面。
音频方面目前则有四套播客节目在进行,包括周一至周五播出的《老总Group Chat》,以及每周一集的《东谈西论》《理财万事通》及《开卷》。
早报做这一系列尝试就是为了拉近与读者距离,通过多种不同形式传播信息,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
一百年历史是重要资产
从传统纸媒转型到数码媒体,早报一路走来少不了挫折。洪奕婷坦言:“转型做了这么久,当然我觉得可以更快更好,但是有时候有很多现实的局限。”
虽然有人觉得拥有一百年历史的早报背负了沉重包袱,让改革转型更不容易。但她从不这么认为。
“早报作为‘百年老店’,我不觉得它是一个负担,反而是一个资产,因为其实它是你的文化遗产,没有多少品牌有很丰富的文化遗产。”
对洪奕婷而言,早报可以存活一百年,自有一定的价值,在数码世界已经很饱和的年代,早报同仁的使命就是怎么样在早报建立的优势上,解决局限,开创新格局。
“早报可能有一些问题,有一点跟不上时代,而我们的挑战就是怎么让它创新、革新。在保留它的灵魂当儿,让它有一个顺应时代的新躯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