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遭遇踩踏事故怎么办?牢记这六招

(制图/张进培)
(制图/张进培)

字体大小:

10月29日晚,韩国首尔梨泰院的万圣节派对发生严重踩踏事故,造成至少151人死亡。就在10月初,印尼足球场也发生踩踏事故,造成数百人伤亡。

回顾历史,世界多地都曾发生类似事故。节日庆典、体育文化活动和封闭的人群密集场所,都是踩踏事故高发的危险地点。一旦发生踩踏事故,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如果遇到人流拥挤的情况,应该如何自处?要是踩踏事故已经发生,能怎么应对?假如不小心被人群挤倒,又有哪些保命方法?

走得好好的 为什么发生踩踏事故?

正常人都能自主控制自己的行进路线,就算人潮再密,似乎也不至于挤作一团,酿成惨剧。

然而,当大规模人群从不同方向汇聚,一个个体往往就无法完全控制自身行径,而被淹没在人潮中。

根据德国科学家德克·赫尔宾(Dirk Helbing)在1995年提出的社会力模型(Social Force Model),每个人的行动轨迹都由三个因素决定。首先是引导自身前往目的地的“自驱动力”,其次是在行进过程中,避免自己和他人或其他物体碰撞的“人人排斥力”跟“人物排斥力”。

当不同方向的大量人流交汇,这三种力会驱使行人和前往同个方向的人群形成一个群组,为了避免碰撞而共同前进,形成条纹状的人潮。

一份2007年的研究发现,无论空间密度如何增加,人流速度都不会归零。也就是说,就算人流极端堵塞,行人还是会被挤着移动,形成“紊流”现象。而一旦人流紊乱,平均10分钟内就会出现踩踏事故。

不同方向的人流交汇,特别是朝相反方向对冲时,就有很大概率发生踩踏事故。尤其在场所相对狭窄的空间,踩踏的概率就更大。

梨泰院踩踏事故中,由于事发小巷只有头尾两个出口,而且宽度不到4米,两个相反方向的人潮无可避免地对冲在一起,一旦有人跌倒,就会像骨牌效应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因此,大型活动的场地管理者往往通过栅栏、路障等装置区隔人流,例如国庆庆典或农历新年活动时行人在封控的路上看到的景象。

踩踏事故无可避免 要如何应对?

若紊流出现,踩踏事故无可避免,冷静的头脑是生存关键。

根据赫尔宾2000年发表在《自然》期刊的研究,人群拥挤时,一个人的期望移动速率越快,整体疏散的速度反而更慢。因此,要是在混乱的人潮中冲动地推搡他人,企图让自己快速离开,或转移到相对松散的场地,反而会得不偿失。

其次,虽然个体在人群密集场地很难控制自己的轨迹,但还是要尽可能“随波逐流”。就算自己的目的地在另一方向,也不要逆人流移动,给自己造成危险。

此外,随人群移动时,千万不能弯腰或蹲下。有时因为手里的物品不慎跌落,或者是自己的鞋子被旁人踩掉,想要低头去捡。可是,一旦身体降低,重心偏移,很可能被四面涌来的人潮推倒。

(制图/张进培)

如果发现人群越来越密集,而且已经没法离开,就要四下寻找掩体当缓冲。通常可以拿墙壁、灯柱,这类稳定且不会被挤压倒的物体,当做保护自己的缓冲。不过,要注意远离橱窗等玻璃制品。

最后,如果陷入人潮,特别是有人群从反方向冲来,切记要用手臂撑起一个三角形,双肘撑开护住前胸,让自己有呼吸的空间。

根据计算,踩踏事故中的人群冲击时,释放的力可以瞬间达到4500牛顿(Newton),相当于被一头公牛挤压着胸腔。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每呼出一口气,胸腔就会再被压缩,直到窒息为止。

这也是为什么,在踩踏事故中,人们会露出难以呼吸的表情,而且大部分遇难者可能都死于窒息。

不慎跌倒 应该如何自救?

如果还能跟着人群缓慢移动,主要提防的是避免窒息。可是,有时人群紊流来袭,路人不断推搡,身边又找不到能支撑的物体,就很容易跌倒。

万一不小心摔倒,就算身旁其他人想要保护,往往也有心无力,最后被别人踩着走,或是被又跌下来的人压住,危及生命。

对此,也有一套摔倒后的自我保护动作,避免进一步受伤。

首先,摔倒后要保持侧身,不能仰卧或俯卧,把自己身体脆弱的部分暴露在外。

其次,身体应该蜷缩,降低受冲击面积,也要随时注意站起来逃生的机会。

(制图/张进培)

再次,要用双手抱头,保护自己的后脑和后颈,一旦这两个部位受到猛烈撞击,会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此外,两只手肘相对坚固,可以向前伸,护住太阳穴。

最后,双膝应该尽量向上,保护身体重要器官的位置。

整体而言,跌倒时的保护动作是为利用相对坚固的身体部位,保护较脆弱的地方,同时将自己可能受外界伤害的面积降到最小,提高生存可能。

最重要的是,无论被人潮裹挟,还是不小心摔倒在地,都要保持冷静,这样可以降低氧耗跟代谢率,换取更多时间和精力,等待救援。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