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明尼苏达州州长蒂姆·沃尔兹 (Tim Walz),此前在民主党政治人物中名不见经传。正式接受提名成为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后,他迅速登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这个笑容可掬的平凡“白人老爹”,拥有长达35年的中国经历。他曾在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之后到访中国,在广东佛山为中学生教授英文与美国历史文化。返回美国后,他选择在1994年6月4日六四纪念日结婚,甚至前往中国度蜜月。这之后的10年,他更与妻子成立公司,每年暑假都带着美国学生到中国游学旅行。

沃尔兹曾在1989年到中国广东佛山第一中学执教,他之后于1994年领着50名美国学生重返佛山一中探访昔日同事 (佛山校友提供,取自互联网《观察者》)
沃尔兹曾在1989年到中国广东佛山第一中学执教,他之后于1994年领着50名美国学生重返佛山一中探访昔日同事 (佛山校友提供,取自互联网《观察者》)

曾经,“知华派”是美国政治人物的加分项。然而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的大背景下,他的这段经历却成为了共和党政治对手攻击的“靶心”,质疑他可能被北京作为操作影响力的目标。

近年来的党争之下,对华强硬成了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一致态度。而沃尔兹曾表示,自己既不当“屠龙者” (dragon slayer) 也不是“熊猫派” (panda hugger),而是希望在批评中国政府问题的同时,探索两国多领域可能的合作。

沃尔兹的“中国缘”,对他参选副总统是加分还是负累?他如果当选,特殊的“中国经历” 又会在美国哈里斯新政府制定对话政策时发挥什么作用?

我们采访了远在美国的三位“中国通”学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1世纪中国项目主任谢淑丽 (Susan Shirk) 指出,从沃尔兹就中国观点曾经发表过的言论可以看出,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是有“真感情”的,所以他“会希望中国人民可以获得最好的,包括最好的人权”;而一旦当选,这种“交织的感情”有助于他帮助中国经验相对较浅的哈里斯制定更务实的对华政策。

不过,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林培瑞 (Perry Link) 则持不同看法,认为沃尔兹的中国经历流于表层,他对中国的了解也许还不及共和党前政府内的几位中国通;所以即使沃尔兹当选,也未必能有的放矢产生实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