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总统李在明有望在就任百日之际,正式启动将总统办公室自首尔龙山区迁回青瓦台的计划。消息传出后不仅引发舆论热议,也带动青瓦台迎来“最后参观潮”。
李在明在竞选期间多次表态支持回迁。5月30日,他在JTBC电视台YouTube节目中直言:“我最喜欢青瓦台。它具有象征性,是最合适的总统办公地。”他同时批评龙山总统室安保脆弱,“几乎毫无防护,被公寓和树林包围,完全暴露在外,在世界注视下讨论国政,实属不妥”。
据悉,青瓦台整修工程已于星期四(6月5日)启动,预计工期为二至三个月。政府考虑在就任百日记者会上率先启用青瓦台迎宾馆,作为“重返青瓦台”的象征性起点,释放政治信号。
青瓦台作为韩国总统府使用逾70年,直至2022年尹锡悦上任后迁至龙山区国防部旧址,同时将青瓦台全面对外开放。尹锡悦此举被视为“打破青瓦台魔咒”,要实现“权力去神秘化”,但也引发财政支出、安保漏洞等多重争议。
随着重启计划浮出水面,青瓦台基金会证实已接获暂停开放指示,以配合设施整修,包括恢复国家危机管理中心等核心安保设备。消息传出后,吸引大批民众赶在闭馆前前往参观。
据统计,2025年5月青瓦台访客达42万7780人次,较去年同期暴增63.3%,创开放以来新高。文化体育观光部称,最近的增长幅度超过两倍。预约网站一度“秒光”,每日限额2.2万人亦供不应求。
周四清晨,青瓦台正门前就有数百人排队入场。一位来自釜山的安姓访客说:“也许是最后机会,想亲眼看看总统办公的地方。”
青瓦台“回归”效应也带动周边商圈景气回温。
一家甜品店老板说,近期客流大增,“如果总统室职员回来,生意肯定更旺”。
另一家餐厅负责人说:“常驻的警卫和员工比游客更有稳定消费力。”
不少老居民对此表示欢迎。一名74岁老先生说:“我们一直以邻近总统府为傲,青瓦台本来就该是总统办公的地方。”
不过,也有反对声音。居住在青瓦台后侧楼上洞的尹汝京(66岁)坦言,曾亲历多次总统更替带来的混乱与示威,感到极大困扰。“三年前总统办公室迁出时我真的很开心,这里是首尔最安静、最有人情味的小区。如果再回迁,对居民就是直接打击。”
舆论普遍认为,此次回迁不仅是功能性调整,更是李在明“去除尹锡悦痕迹”的象征性动作。尹锡悦任内绕过民意强行迁址,被批“反传统、破坏象征体系”;如今李在明推动重启青瓦台,被视为其重建权力秩序与国家象征的政治宣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