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东京综合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说,亚太地区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但更高的关税和日益抬头的保护主义可能会削弱对亚太出口的需求,并最终对经济活动造成压力。

IMF星期五(10月24日)发布报告指出,亚洲今年初的经济扩张受益于强劲的出口,而出口上扬主要是因为商家纷纷赶在关税上调前提前采购。

IMF预计,亚太地区202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加4.5%,略低于2024年的4.6%,预计2026年将进一步放缓至4.1%,这主要是贸易局势紧张、中国需求疲弱、新兴经济体私人消费疲软所致。

IMF说:“尽管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4月相比有所下降,但仍然偏高,可能比预期更严重地影响投资和市场情绪。国内或全球形势发展导致的金融环境收紧,可能会加剧贸易冲击并加重经济脆弱性,而经济脆弱性又可能加剧社会紧张局势。”

亚太地区去年约占全球经济增长的60%,IMF呼吁亚太政策制定者采取措施刺激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并重振生产率增长。在短期内,IMF建议各国采用有针对性的财政和货币刺激,以缓解贸易冲击的影响。

延伸阅读

全球经济成长展望上调 IMF:贸易战升温仍会带来重击
全球经济成长展望上调 IMF:贸易战升温仍会带来重击
黄总理:“矿坑里的金丝雀” 下半年已感受放缓
黄总理:“矿坑里的金丝雀” 下半年已感受放缓

IMF也指出,进一步推进区域贸易一体化包括撤除贸易壁垒,有助于亚洲国家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削减成本,以及局部抵消关税冲击。

IMF亚太部主任斯里尼瓦桑说:“如果亚洲内部加深一体化,这本身就能对外部冲击形成缓冲作用。”

他指出,在中间产品贸易方面,亚洲达到高度一体化,其生产的中间产品约60%销往区域内国家,相比之下,亚洲制造的最终产品却高度依赖欧美市场,仅30%在亚洲内部销售。

亚洲国家目前专注于达成双边贸易协定,IMF认为这会导致区域内贸易规则重叠、标准不一。IMF建议亚洲仿效欧盟,争取达成范围更广的贸易协定。

IMF也呼吁亚洲消除在冠病疫情期间增设的非关税壁垒。斯里尼瓦桑说,事实上一些亚洲国家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时,已主动削减非关税壁垒,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趋势。他预测,亚洲若能促进区域贸易一体化,中期而言,亚洲经济产值有望增长1.4%,亚细安经济体则可能增长多达4%。

IMF提到,为了加强中期增长潜力以及重新平衡区域经济体,亚洲应当进行结构性改革,减少资本错配,以及缓解人口老化的冲击。另一方面,当前由人工智能推动的投资热潮有望为亚洲出口、投资和生产力带来比预期更强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