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向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传递“想见面”的信号,但在特朗普访韩前夕,平壤以发射巡航导弹作出回应。分析认为,朝鲜此举是要展示在半岛局势中的“存在感”,同时为未来与美国重启对话保留空间。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星期三(10月29日)通报称,韩军于前一天下午3时左右探测到朝鲜在西海北部海域发射巡航导弹的迹象。朝中社同一天报道称,“朝鲜28日在西部海域进行舰艇用改良型战略巡航导弹试射,导弹飞行约2小时10分钟,准确命中目标。”
观察人士指出,此次发射的最大看点在于“时机”。就在导弹发射约45分钟后,特朗普总统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登上位于神奈川县横须贺美军基地的美国核动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分析普遍认为,这一时间差并非巧合,而是平壤有意释放的“政治信号”。
朝鲜研究大学客座教授梁茂进指出:“朝鲜可能是根据美日首脑会谈的时间刻意发射导弹,以传递‘朝鲜半岛也有我们’的战略信息。平壤正密切追踪地区外交动向,借导弹行动表达对美日同盟强化的不安与不满。”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星期二(28日)并未出现在试射现场,且发射的并非弹道导弹。
专家解读,这反映出平壤有意“控制挑衅强度”,在特朗普访韩之际,避免局势过度紧张。巡航导弹虽具攻击能力,但不在联合国安理会制裁范围之内,被视为一种“可控挑衅”的形式。
庆南大学远东问题研究所教授林乙出分析说:“金正恩似乎刻意调整力度,以维持与特朗普之间的个人情感与最低限度的信任。平壤正试图在不触怒华盛顿的情况下,维持可恢复的外交通道。”
在星期三举行的韩美首脑会谈上,李在明与特朗普都承认,朝美首脑会晤“事实上已无可能”。
特朗普称:“我非常了解金正恩,只是这次时间不合适。”李在明则回应说:“虽然金正恩尚未完全接受特朗普总统的真诚,但他提出会谈邀请本身,就为朝鲜半岛带来和平的温度。”
特朗普星期三从日本飞往韩国途中,在专机上重申,会“在不久的将来与朝鲜会面”,显示对话意愿仍在。外界认为,若平壤愿意回应,应在特朗普访韩期间有所行动,而此次巡航导弹试射被视为一种“象征性回应”——既非挑衅,也非拒绝。
东国大学教授金榕炫指出:“只要美国仍不承认朝鲜为拥核国,平壤就会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但金正恩未亲自观摩试射活动,说明他仍为未来的接触保留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