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高校生“扣留”院长30小时,折射出什么?

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反对中北学院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并发起示威。(星岛日报)
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反对中北学院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并发起示威。(星岛日报)

字体大小:

中国政府推动多所大学旗下的独立学院与职业学校合并成“职业技术大学”,引发学生和家长不满。他们担心学历贬值,不利于日后求职,于是发起维权行动,和警方爆发冲突。

据港台媒体报道,网上流传江苏、浙江等地示威情况,视频中可见有民众激烈拉扯,有人被警员抬离。

江苏丹阳市公安局证实,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部分学生周日(6日)下午,因对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不满,“在校内长时间聚集”。

丹阳市公安局昨日(8日)通报称,学生将55岁学院院长常某“非法扣留”,“限制其人身自由达30余小时”。但据香港媒体报道,有现场学生称,“非法拘留”并非属实,并称院长当时没有尝试要离开。

通报又称,公安机关多次向学生警告,“开展法律宣传,但遭到一些学生的围攻谩骂、阻碍执法”;为维护校园秩序和被困人员人身安全,公安机关“依法採取必要手段将被困人员带离”,送院救治。

中国多省教育厅宣布暂停转设工作

中国教育部近年推动独立学院改制,上周五发公示宣布计划将13所大学名下的独立学院,转设成“职业技术大学”,其中五所在江苏。

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有大批警员到校与学生对峙,学生点起手机灯形成灯海。(视频截图)

部分学生之所以情绪激动,是因为独立学院原本挂名相关大学,学额原属“普通本科”,他们担心学院合并成职业技术大学后将降级为“职业本科”,影响找工作、报考研究院等机会,因此认定相关转制对学生很不公平。

一位网民在新浪微博上说:“分数是本科分数进的,学费比大部分本科贵,出来是专科,那大家为什么当时不选专科来的痛快?教育学府连公平公正公开都做不到。”

中国教育部本月7日在其网站发文回应,独立学院转设职业技术大学,与普通本科高校还是同属一个层次。同时强调,完成转设的学校将本着“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处理。

换句话说,在转设之前以独立学院名义招收的学生,可使用该独立学院的名称注册学籍、颁发学历证书并注册学历,学生就业、升学按照普通本科毕业生的身份进行;转设后招收的学生,按照转设后的校名注册学籍、颁发学历证书。

但这相信不足以安抚学生和家长。江苏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厅等多省教育厅过去几天发公告称,暂停当地独立学院与职业院校合并转设为职业技术大学。

职业教育低人一等?

学生和家长强烈反对独立学院与职业学校合并成职业技术大学,折射出什么现象?

说白了,就是职业教育普遍受到歧视。人们普遍觉得职业技术大学出来就是做工人,低人一等。再加上教育资源竞争白热化,家长望子成龙,可能从小向孩子灌输不把书读好、成绩差就只能上职校的观念。

中国江苏省一家汽车零件制造厂的工人在工作。(法新社)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发文指出,早在2014年,中国教育部就曾推进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职业教育,但积极响应的地方本科院校不多,社会舆论也认为这是本科院校降格。

熊丙奇分析指出,学生和家长其实不反对转设,他们反对的是和高职合并,成为职业技术大学,他们担心自己被贴上职业本科的标签。熊丙奇呼吁从“顶层设计”消除职业教育歧视,按建设高质量类型教育来构建教育管理与评价体系,切实消除对职业院校的歧视。

他说,中国长期不将职业教育作为和普通教育平等的类型教育,而是作为低于普通教育一个层次的教育,不少地方对职业教育进行自我矮化,如用普高率评价初中办学,以本科率评价高中办学,就是把职业教育作为低层次教育。“如果连地方政府部门都不认可职业教育,怎么要求学生和家长认可?”

另有舆论认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与就业前景和职业荣誉感存在与否息息相关,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企业用人的标准。如果企业能一视同仁,有着公开透明的“能者上任”选拔标准,相信学生和家长不会对职业本科教育有那么强烈的抵触心理。

在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刘玉照教授看来,职业教育之所以不获民众重视 ,与教育回报有很大关系,“大家都是奔着大学去的,在上了大学之后明显就是教育回报的提高。”

有网民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存在歧视工人的观念是“有点滑稽”,应尽快纠正这种认知,在职业教育上加大投资,让技术工人跟普通大学生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就业难、技工荒:人才与市场错位问题

任何国家的教育政策都必须配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之所以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发展,根本原因之一是要缓解“就业难、技工荒”的就业结构性矛盾,解决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跟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回溯历史,刘玉照介绍说,1999年中国大学扩招,在199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大学扩招是为了解决就业。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外资企业大规模进入中国,整个就业市场是一个急剧扩张的过程。就业扩张和大学扩招基本同步,但在2005年前后,扩招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时,立马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刘玉照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分析指出,问题就出在中国的教育体系、教育内容和就业市场是错位的。2000年之后,中国工业制造业企业大规模发展,但当时大学扩招的是本科,而这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是很难进入制造业企业的。换句话说,中国职业教育的萎缩伴随着普通教育的扩招,但是就业市场需要的是职业教育供给的人才。

刘玉照说,中国政府很快就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问题,从2006年开始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但也产生了问题。

他说,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比较复杂,有的属于学校,有的归属教育部门,有的属于具体的行业系统(中专),有的属于企业(技校)。政府加大投入后,大量的职业教育开始向教育部门集中,在某种意义上使得职业教育离市场越来越远了,进一步导致职业教育人数虽然越来越多,但是培养的人才和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却越来越差。

职业教育是一盘大棋  

要建设制造强国,就需要一大批“大国工匠”作为后盾。

但据新华网今年3月报道,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技能人才已超过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26%,高技能人才却仅有5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与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相比,仍有差距。

此外,工人老化现象也严重,上一代工人变老,年轻人却不愿进工厂。

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李翔看来,造成制造业岗位“青黄不接”的主要原因是轻视技能、不愿意从事技能工作的社会观念尚未根本改变,“技能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仍有待提高。” 他认为,提高技工薪资、打通职业发展“瓶颈”等具体举措或能奏效。

职业教育是一盘大棋,它不仅要为中国经济转型、走向高质量发展输送人才,也牵涉普罗大众在工业4.0时代的生计问题。

从高校生对独立学院与职业学校合并成“职业技术大学”反弹之大,甚至把院长“扣留”30余小时的事件看来,要改变“重普轻职”的认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绝非易事。

要年轻人认可职业教育,就得让他们看到,只要能掌握一门技能,当技术工人也可以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生活。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