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昨晚近凌晨发表评论文章称,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私召车巨头滴滴出行,由于其排第一第二的股东都是外国公司”,“国家对它的信息安全监管更需要是严格的,这既是维护个人信息安全,也是维护国家安全”。

滴滴出行6月30日才刚登陆纽约交易所上市交易。

《环球时报》在这篇题为《国家要求滴滴出行下架整改为何深得人心》的文章中指出,滴滴出行属于网络高科技公司,它对在中国普及网络叫车服务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它无疑也是大型互联网公司中掌握个人出行信息最详细的”。

文章并称,滴滴出行似乎已经有能力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进行“大数据分析”,这对个人来说当然构成了潜在信息风险。

“我们希望,互联网巨头对应用者的信息收集遵循最小化原则,而非一网打尽的最大化原则。然而很多人怀疑,自己的信息被有的互联网公司做了最大化采集,被商用还属于比较轻的侵权,有些信息一旦泄露,可能给一些人带来意外的麻烦和冲击。”

延伸阅读

滴滴出行App被下架 公司称现有用户不受影响
滴滴出行App被下架 公司称现有用户不受影响
于泽远:滴滴美国上市国内遭查

文章强调,虽然人们尚不了解滴滴出行具体是如何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但国家及时站出来保护个人信息,这一行动本身带给了人们国家在管这件事的信心。重要的是,互联网巨头往往在本行业走在了前头,国家不能够任由它们成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规则制定者,标准一定要掌握在国家手中,从而确保那些巨头在收集个人信息方面是克制的,遵循最小化原则。

文章写道:“决不能让任何一家互联网巨头成为比国家掌握还详细的中国人个人信息的超级数据库,更不能给它们对那些数据的随意使用权。”

文章最后指出,像滴滴出行这样的公司,它在美国上市,其排第一第二的股东都是外国公司,国家对它的信息安全监管更需要是严格的,这既是维护个人信息安全,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监管不意味着限制发展,只有排除了风险后,用户才能更加放心,未来的市场空间才会更加广阔。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周日(4日)公告称,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依据《中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网信办官方微信号“网信中国”发布公告并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据路透社报道,滴滴出行随后回应称,滴滴坚决落实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要求,已于7月3日暂停新用户注册,滴滴出行App将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下架整改。已下载滴滴App的用户可正常使用,乘客的出行和司机师傅的接单不受影响。

滴滴出行回应称:“真诚感谢主管部门指导滴滴排查风险,我们将认真整改,不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技术能力,持续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持续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上周五(2日)称,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停止新用户注册。消息公布后,滴滴出行周五盘初一度跌逾10%,当日最终收跌5.3%,报15.53美元。

滴滴出行副总裁李敏上周六(3日)回应“滴滴把数据泄露给美国”的网络传言称,和众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一样,滴滴国内用户的数据都存放在中国国内服务器,绝无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

6月中旬,滴滴出行正在推进在美国上市的计划,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称,中国市场监管机构已经开始对打车巨头滴滴出行展开反垄断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