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大使陈旭昨天代表跨地区的50余国作共同发言,表示国际社会反对种族主义、种族歧视、排外主义和相关不容忍行为依然任重而道远,他呼吁多边人权机构应采取行动, 标本兼治解决系统性种族主义和结构性种族歧视,清除奴隶制、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殖民主义和贩卖劳工的历史遗毒。

综合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网站和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陈旭是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7届会议关于保护非洲人和非洲人后裔人权的对话会上作出上述发言。

陈旭说,今年是《德班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20周年,国际社会反对种族主义、种族歧视、排外主义和相关不容忍行为依然任重而道远。非洲人和非洲人后裔、亚洲人和亚洲人后裔长期受到系统性种族主义、种族歧视和仇恨犯罪危害。多边人权机构应采取行动, 标本兼治解决系统性种族主义和结构性种族歧视,清除奴隶制、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殖民主义和贩卖劳工的历史遗毒。

陈旭说,在冠病疫情期间,一些政治公众人物发表种族主义言论,煽动暴力、种族歧视、仇外心理和伊斯兰恐惧症,导致针对非洲人和非洲人后裔、亚洲人和亚洲人后裔,特别是妇女、儿童的歧视和仇恨犯罪急剧增多。国际社会应加大努力打击针对亚洲人和亚洲人后裔的种族歧视和仇恨犯罪,敦促政治公众人物停止发表种族主义言论,充分保障亚洲人和亚洲人后裔权利。多边人权机构应密切关注上述问题,并考虑采取适当行动。

中国代表公使蒋端在国家发言中指出,非洲人和非洲人后裔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欧盟国家等仍面临系统性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在执法和司法部门遭受严重歧视和暴力,正义无法得到伸张。近年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国家针对亚洲人和亚洲人后裔的歧视和仇恨犯罪急剧增多,有关政客和媒体的煽动言论难辞其咎。国际社会对系统性种族主义不应再无所作为,不应让非洲人和非洲人后裔、亚洲人和亚洲人后裔继续受到歧视和暴力的伤害。

联合国人权高专巴切莱特表示,系统性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加剧了非洲人和非洲人后裔面临的不平等,使其逐渐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被边缘化。美国乔治·弗洛伊德等案件表明,有关国家执法体系中存在系统性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问题,执法人员对非洲人后裔进行“有罪推定”的现象普遍存在,侵犯人权和对非洲人后裔实施犯罪行为的执法人员大都逍遥法外,呼吁有关国家应采取实质性措施,改变歧视性机制和措施,对种族主义罪行追究责任,向受害者提供赔偿,以早日实现种族平等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