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央行考虑政策减码之际,中国央行全面降准。央行官员们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政策转向宽松的按钮已按下,在物价总体可控的当下,政策取向依然“稳健”。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锋周二在国新办的发布会上说,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流动性操作,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中国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也表示,此举可以促进降低全社会的综合融资成本,下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降准信号仅两天后,央行上周五公告称,将于本周四(7月15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2091.21亿新元)。此举速度和力度超过大部分经济学家的预测。

孙国锋说,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已经基本回到疫情前的常态,下一步主要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兼顾内外均衡,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孙国峰并指出,目前中国物价总体可控,近期PPI上涨较快是因同期低基数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总体看中国PPI走高是阶段性的,在二、三季度可能维持相对高位,并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回落。

上周的国常会要求,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上周公布的中国6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速较5月的近13年高点回落,今年以来一路高走的工业品通胀压力有望迎来拐点;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速亦放缓。此外,中国6月官方制造业PMI依然坚挺,金融数据超出市场预期。

而针对金融风险问题,阮健弘在发布会上说,上半年金融运行保持平稳,重点领域金融风险被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