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中国与外媒记者的爱恨纠葛

两名女子从北京的一个公园眺望紫禁城。(法新社档案照)
两名女子从北京的一个公园眺望紫禁城。(法新社档案照)

字体大小:

又有一名在中国采访的外国媒体记者被指为“反华媒体”,并成了新闻。这次的主题,是某外媒记者“非法采访扶贫攻坚负面信息”,被地方干部举报,还惊动了中国国家安全机关。

中共贵州省毕节市委宣传部旗下的微信公号“毕节发布”前天(9日)发布消息称:“2021年,某机关干部举报了境外反华媒体持续潜入我市非法采访报道我脱贫攻坚领域负面信息并在境外进行炒作。”

“毕节发布”称,该干部举报的情况和线索“为国家安全机关侦办案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各类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他受到了国家安全部和贵州省国家安全厅精神表彰和物质奖励。

这则消息很短,也没有具体指明,被举报的是哪国的哪家外媒,被调查的外媒后来是否受到什么惩罚,或者该干部获得的“精神表彰和物质奖励”是什么。

但该消息马上被多家官媒转发,包括环球网、共青团中央官微等。接着,观察者网发文,点名涉事的是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事发于今年4月,并起底该记者是冯哲芸(Emily Feng)。观察者网批评她在新闻报道中“断章取义”的截取部分居民发言,抹黑中国全国脱贫攻坚的成就。观察者网还指冯哲芸是一名“反华专业户”,吃“反华饭”,仗着华裔相貌,会中文等优势,长期报道中国负面新闻。

冯哲芸的个人推特(Twitter)账号。(推特截图)
共青团中央官微昨天(10日)转发了“毕节发布”的消息,并贴上印有“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八个字的配图。(共青团中央官微截图)

至今未看到NPR或冯哲芸本人公开回应证实或否认此事。不过,在NPR官网上,该记者继续发表有关中国的报道,中国官方也没说明对他们采取了什么严厉行动,相信4月的事件不至于影响NPR或记者在中国运作。

不过,这仅是一个缩影,反映这几年驻华外媒所卷入的问题和遇到的处境。

大家应该记忆犹新,今年7月河南郑州发生水灾后,德国之声记者伯林格(Mathias Boelinger)在当地采访时被民众围堵抗议,民众误认为他是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某记者,指责他选择性报道、抹黑中国。

这起事件后来在网上热传,更被冠上“郑州人民活捉记者”的标题。

微博网民发出的视频显示,德国之声记者伯林格(Mathias Boelinger,右)7月24日在郑州被民众包围,一名戴黑口罩的女子(左二)劝请民众冷静。(“vanessa言午”微博账号视频截图)

驻华外媒遭到的怀疑与敌意在加大

伯林格的遭遇,结果是误会一场,事情和平落幕。但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发文评论,中国公众对西方媒体的报道产生愤怒情绪“完全事出有因”,并指“西方媒体长期扮演了抹黑中国的角色,对西方社会形成偏执的对华看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西方媒体在编造一个针对中国的超级谎言,它们的一些在华记者在这当中扮演了活跃角色。”

自从冠病暴发以后,中国官方与民间对驻华外媒的不信任感明显在加大;与此同时,也愈来愈多驻华外媒反映受到很大精神压力,甚至人身安全堪忧。今年3月底,BBC驻中国大陆记者沙磊(John Sudworth)称受到压力与威胁,已携家眷转驻台湾。去年12月中旬,彭博新闻社北京分社的中国籍新闻助理范若伊因涉嫌危害国家安全拘留。

BBC驻中国大陆记者沙磊(John Sudworth)。(互联网)

上述问题有些还信息不全不好评断,但许多驻华外媒声称,在中国采访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面临着官方与民众越来越大的敌意,这是事实。中国官方和舆论则认为,外媒不断针对新疆、台湾、香港、冠病等议题做报道,包含了刻意抹黑、歪曲的内容,而且对中国立场视而不见,就像挥舞着“反华”旗帜。

面对冠病疫情的暴发,中国防控疫情的成果优于不少西方国家,经济也快速复苏,这大大提升了年轻人的民族自豪感,他们更加认同中共的治国之道。西方媒体传统上以“权力监督者”自居,看在民族自豪感高涨的中国民众眼里,西方媒体是恶意以负面报道抹黑中国、遏制中国崛起。

于是乎,被贴上“反华”标签的外媒就愈来愈多。

外媒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

外媒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吗?当然不是。不论是亚洲媒体、西方媒体,都不应该一概而论。

一名曾经为西方媒体当中文助理的中国公民曾经撰文坦言,一些所谓的“老外记者”对中国有不少刻板印象和偏见,但这些偏见多数不是因为他们怀抱“反华”的阴谋。

这些刻板印象或偏见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像每个行业一样,媒体行业也有许多不够勤奋、不够专业、只会蹭热点的人;其二是因为中国的情况真的复杂、在中国报道也很困难,外媒驻站记者又往往得一个人覆盖很广的领域,要准确了解问题的全貌和本质殊为不易,官方对外媒采访的限制也多。

其三,很多外媒记者,尤其是美国记者,他们的报道习惯和角度就是追问不透明的地方。在西方新闻学的认知里,媒体的天然属性就是去监督和发掘不透明的地方,看看政府有没有搞什么猫腻。

一名撑伞的男子路过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一个印有美国国旗的展示牌。(法新社档案照)

中国与外媒的纠葛是国际政治形势的缩影

实际上,此前中国民众对西方媒体的评价,并不完全是负面的,许多中国民众也渴望通过国际媒体提供了有别于中国官媒的视角和看法,揭露多一些真相。在好几年前,中国官方也曾努力经营与外媒的关系。

不过,中国政府与民间愈来愈认为,怎么努力经营都没用。更让中国官方与民众愤恨的是,世界的话语权依然掌握在西方媒体手中,中国认为自己的声音、自己这一面的说法传不出去,当他们发现外媒不公正报道中国时,很多人就会反问:难道就隐忍、唾面自干”?在国际政治上,随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防堵更明显,中国上下对西方媒体的疑虑也水涨船高。

美国智库外交政策协会高级中国研究员张彦今年7月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分析,从中国政府的角度来看,外国媒体是国际体系的一部分,是要对付中国的,所以试图培养与他们的关系没有意义。他说:“我觉得中国政府已经有点放弃经营与外国媒体的关系。”

8月2日,两名工人在清理北京紫禁城外的护城河。(法新社档案照)

中国官民与驻华外媒的关系持续紧张:中国社会对外媒敌意上涨——一些外媒记者对中国的看法就更负面——中国社会对他们的敌意又上涨,形成恶性循环。对于中国形成正面国际形象、对国际社会更好认识所谓的“复杂中国”——完整认识中国的不足与积极面,显然有弊无利。

张彦说:“我认为外媒缺乏实地报道的机会其实会伤害中国,因为能派驻中国的外国媒体往往能把报道写得更加细致。”

曾在中国担任数十年外媒记者的他也坦言:“我认为从境外报道中国事务的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往往是黑白分明的,而他们的看法似乎越来越负面。”

要破解这个局,需要多方都努力,也需要合适的国际环境,这谈何容易?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