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集中供地降温明显 房企预期悲观

字体大小:

北京和上海今年第二轮集中供地于周三同日收官,与首批表现相比降温明显,楼市入冬房企债务压力亦普遍加大,在此背景下整体预期悲观。而回顾近期全国第二轮土拍,民企在重压之下,已基本不见踪迹。

据路透社报道,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北京二批次共推出43宗涉宅用地,其中26宗因无房企报名延期,五宗因仅有一家房企参与网上竞价提前底价成交,剩余11宗周三完成现场竞价。上海二轮供地中,最终在10月11日至13日共41宗地块成交,三天成交金额分别为70.89亿元(人民币,下同,14.87亿新元)、228亿元和239亿元。

中原地产统计,北京第二轮集中供地全面降温,最终成交17宗(含一宗招标)。除去五宗底价直接成交的,进入周三最终现场竞价环节的仅11宗,最终16宗宅地卖了510亿元,加上之前成交的一块招标地块,本轮供地累计成交为17块513亿元。

而今年北京第一轮集中供地中,30块地全部成交,其中有15宗地块参与企业超过10家。29宗商品房住宅地块土地中触及地价上限地块达到22宗,占比达到76%。第一批30宗地共计成交总金额近1110亿元,不过宗地平均溢价率仅有7.4%,70%地块溢价率在10%以内。

中指研究院上海分院高级分析师刘喆指出,回顾首批集中供地表现,上海第二批集中供地热度回落,土地市场明显降温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到房企资金压力影响,银行贷款政策收紧,房企回款压力大,同时融资渠道收紧。因此房企拿地意愿受抑制,拿地更趋向于理性。

中国楼市寒风瑟瑟,房企面临的困境亦加剧,土地市场随之快速降温。北京市今年第二批次商品住宅用地集中供应竞买申请周一截止,其中仅有16宗地获得竞买申请,另外26宗用地挂牌时间进行了延期调整,占比逾六成。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全国性的土地撤拍出现,全国第二轮集中土拍流标超过30%。而第一轮集中供地平均溢价率为15%,而第二轮溢价率平均只有5%,除深圳厦门等溢价相对较高外,大部分城市基本底价为主成交。

而民企基本离开土地市场。整体看,相比第一轮集中供地大部分房企有参与的积极性,当下随着部分房企出现资金链断裂,债务违约,而且接近年底,基本所有房企都开始收紧拿地资金,这也使得第二轮集中供地出现了明显的流标现象,特别是民企,拿地报价都明显减少。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北京9月二手房成交量只有12575套,同比下滑27%,环比降21%,创18个月新低,整体这也是2021年来的最低点,市场全面冰冻。楼市也出现明显降价现象,整体市场急速降温。

据第一财经周二报导,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将于周五(15日)召集部分房企在北京召开座谈会,摸底排查房企面临的问题,了解相应风险。中房协内部人士并称,近期楼市波动较大,协会组织企业进行排查有助于政策落实。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