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从“大湾区哥哥”看大湾区

香港艺人张智霖(从左至右)、林晓峰、谢天华、陈小春以及梁汉文,在中国大陆综艺节目《披荆斩棘的哥哥》组成的“大湾区组”,或者昵称为“大湾区哥哥”,最近可以说是红透半边天。(互联网)
香港艺人张智霖(从左至右)、林晓峰、谢天华、陈小春以及梁汉文,在中国大陆综艺节目《披荆斩棘的哥哥》组成的“大湾区组”,或者昵称为“大湾区哥哥”,最近可以说是红透半边天。(互联网)

字体大小:

人们蜂拥至巷子,并围堵了一个正在进行节目拍摄的房子,同时放声尖叫,不断拿着手机拍照,他们也无视试图将他们围起来的工作人员。

上周,涌入广州东山口的人群不是冲着美食,或者网红景点的游客。他们是“大湾区哥哥”的粉丝。没错,是“大湾区哥哥”。

香港资深艺人陈小春、张智霖、林晓峰,谢天华以及梁汉文,在中国大陆综艺节目《披荆斩棘的哥哥》组成的“大湾区组”,或者昵称为“大湾区哥哥”,最近可以说是红透半边天。

这档目前还在进行中的明星男团竞演真人秀节目,自8月中旬开播以来,相关话题就不断登上微博热搜——无论是个别选手的丑闻,还是接连不断的金句,或是舞台表现一鸣惊人等。显然,舆论十分关注这个节目。

“大湾区哥哥”在《披荆斩棘的哥哥》节目中,常待在一起。(视频截图)

据报道,有30多位哥哥参加了节目,但中国央媒就独爱大湾区五人组,接连发文顺势推了“大湾区哥哥”一把,让这个梦幻组合更加走红。

节目刚开始时,观众最先注意到的,莫过于上述五位年龄相加超过250岁的香港艺人。有网民说,虽然他们的普通话说得不太标准,不过表演水平之高,而且态度非常敬业、谦虚,同时相当幽默。

可想而知,身上有如此多优点的他们,想不爆红也难;这股热潮也席卷了整个微博、微信等中国民众一般使用的社交媒体。因此,即使不认识他们,肯定也会听过、或者见过“大湾区哥哥”这五个字。

首先,“大湾区哥哥”这五人当中,知名度最高,同时也是年纪最大的,相信是陈小春。出道超过30年的他,有不少经典的电影或歌曲作品,例如《古惑仔》系列等。2017年,陈小春携带儿子一起参加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更是让许多95后、00后重新认识他。

另外,如同其他知名的香港演艺人员一样,陈小春也北上担任过“明星委员”——2014年,他出任广东惠州市特聘政协委员的消息,曾被大陆网民热议。

出道超过30年的陈小春,有不少经典的电影或歌曲作品,例如《古惑仔》系列等。(互联网)

除了陈小春,不得不提的还有张智霖。这位长期在香港娱乐圈活跃的歌手兼演员,有不少脍炙人口的粤语流行曲,更曾登上被誉为华人世界的麦迪逊花园广场的红馆开唱。近年来,他和同为演员的妻子袁咏仪多次参与大陆综艺节目的录制。

今年50岁的张智霖,以歌手身份在香港出道。(张智霖微博)

至于五人组的另三位成员,谢天华、梁汉文、林晓峰,可能对大陆观众来说,相对不那么有名。不过,若过去有留意香港影视圈的人,肯定知道他们是谁。谢天华、林晓峰、陈小春当年还因拍摄《古惑仔》、《黄金兄弟》等电影而成为好友。

坦白说,香港艺人纷纷到大陆发展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走红或爆红的例子也不少,但“大湾区哥哥”的崛起,恰逢北京对当地演艺圈整合之际。

对于不少人来说,这个组合不但业务能力水平在线,艺德也不错,从业多年鲜少有绯闻和争议,不似早前不断翻车的流量明星们——非但没有代表作品,还知法犯法:逃税、代孕弃养、与未成年进行性行为等。

从大湾区哥哥 看粤港澳大湾区

随着“大湾区哥哥”的知名度水涨船高,“大湾区”这个一般只在官方通报,以及财经新闻才会出现的名称,也跟着火了。

好些人好奇,五位香港哥哥为何不叫自己 “香港仔”,而是高喊“大湾仔”?或许源于一闪而过的灵感,也可能刻意拉近与大陆观众的距离。

在媒体宣传的推波助澜下,“大湾区哥哥”不仅是港星扎堆北上寻找事业第二春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这五人组合也成了大湾区形象代言人。

大湾区,全称为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大陆珠江三角洲沿岸、广东省、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形成的城市群,共11座城市。2015年,中国中央政府在“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规划中首次提到“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提升为中国国家战略。

2019年2月,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正式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大湾区做出了五大战略定位,包括:“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以及“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说,中国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抓手,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经济区域当仁不让,而粤港澳大湾区又处在内外循环结合点这样的关键位置。

郑永年指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中,对于“一国两制”的理解要透彻,不能把大陆与港澳看成是两条平行线。他说:“两套体制应该互相融合,中国大陆与港澳地区最终需要融合发展,现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的必要性就更加紧迫了。”

香港反修例抗争者在2019年11月于旺角堵路纵火,并向香港警员投掷燃烧瓶。(香港中通社档案图)

确实,自从香港在2019年爆发反修例风波后,有关陆港融合的声音就此起彼伏。有人说,就是因为北京和香港长期“河水不犯井水”,才导致这场香港开埠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动荡发生。也有人认为,如果陆港能一步融合,两地之间的矛盾未来或许将减少,长期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弊的。

香港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周日出席香港青少年发展联会就职典礼时指出,中央政府在“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便利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大陆城市就学就业创业,中央与港府推出的措施和政策助力港澳青年抓紧大湾区发展机遇,增强对国家的向心力。

换言之,官方乐见港青们像“大湾区哥哥们”学习,积极北上大湾区城市扎根工作、居住,不再想着上街抗议示威。只不过,港青至今对前往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居住或发展的意愿不是太强。

由香港行政会议成员汤家骅担任召集人的智库“民主思路”,今年8月底公布一项委托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的民意调查显示,18至29岁的香港年青人前往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居住或发展的意愿持续下跌,最新的调查结果是负81.4%,是各年龄组别中最低。

香港政府也只能不断推动,特首林郑月娥本月初发表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要建设一个“北部都会区”,相信与大湾区建设也有某种程度的契合。

向北看的“北部都会区”?

林郑说,位于香港新界北部的“北部都会区”,拥有多达七个跨境陆路口岸,是香港境内促进港深融合发展和连系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地区。同时,整个“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总住宅单位数目将逾90万个,一共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

此外,区内的工作岗位数也将由现在的11.6万大幅增加至约65万,包括15万个创科产业的相关职位。

换句话说,“北部都会区”将会是香港未来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但更关键的是,它将与一河之隔的深圳实现无缝对接。

与深圳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的香港新界北。(中新社)

香港建制派网媒“思考香港”就此撰文指出:“香港势将结束‘北望神州’的岁月,而是拉开了全面、直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序幕。此态势应被视为香港更深刻的回归,是香港迈向以‘一国’为战略导向的‘两制’的开始,是名副其实的‘一国两制’2.0版本。”

总而言之,中国中央政府推动香港与大陆融合的大势已定,而且随着大陆不断开放和发展,这个步伐将不断加快,“大湾区哥哥”就是最佳的例子。

“大湾区哥哥”开了个好头,大陆芒果TV据报已找来五位哥哥拍摄综艺节目《大湾仔的夜》。本文开头说,哥哥们在广州东山口吸引大批民众疯狂跟随,就是在拍摄这档节目。

哥哥们保持热度,就能让“大湾区”三字保持曝光度。但综艺节目只是一个窗口。香港老哥们北上做节目能带动更多港青走出香港,到大湾区城市逐梦,才是陆港真正实现融合的标志。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