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改委:“十四五”是中国新基战略布局重大关口 应避免“着急蛮干”

字体大小:

“十四五”是中国新型基础设施战略布局的重大关口,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求真务实,避免“资源错配”“着急蛮干”的发展误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应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加快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模式。

发改委网站昨天刊登系列解读文章指出,新型基础设施作为基础性、公共性的物质工程设施,适度超前、系统化部署建设有利于发挥其最大效用。但由于新型基础设施具有更新迭代快、运营维护成本高、能源和场景依赖性强等特征,如果不能前瞻做好供给与需求的匹配,规划布局和投资建设不合理,也很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甚至带来新一轮的产能过剩。

文章说:“切实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切忌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当作面子、形象工程,切勿贪大求全、盲目跟风、大干快上,要通盘考虑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避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错配'、'着急蛮干'带来的巨大风险。”

文章并举例称,近期看一些热点、重点领域正在出现一些需要警惕的苗头,譬如5G基站已经出现了因为应用不足导致基站利用率低,运营商为降低耗电成本休眠5G基站的情况,再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由于规划和实际需求相脱离、出现大量限制情况。

文章指出,应在国家层面加强跨层级和跨领域统筹布局,加快建立领域、区域统筹共建共享的协调机制,出台相互衔接的领域、区域新型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在投融资方面,文章引用有关研究机构估算称,2020年中国新基建投资规模超万亿元人民币,未来新基建投资在基建投资中的占比将逐步提高至15%至20%左右,到2025年带动累计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0万亿元。

但仍然面临“谁来投”“怎样投”“钱哪来”等问题困难,尚未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格局。

文章提到,以往公路、铁路、机场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多由政府、地方平台公司或大型国有企业作为主要投资主体,新基建的投资主体主要由通信运营商、互联网平台企业以及其他社会投资机构,各级地方政府参与融合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发挥政府资金对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文章称,要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专项建设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通过产业引导基金、担保基金、信托基金、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不断吸引市场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列入政府采购目录。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例如天津通过专项债筹措新基建项目资本金,并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新基建。

同时,还要放开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市场准入,为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投资渠道、放开投资限制。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