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步履维艰?

俄罗斯上周发布与白俄罗斯在白俄罗斯布雷斯特举行的联合军演照片。图为参与军演的俄罗斯坦克。(法新社)
俄罗斯上周发布与白俄罗斯在白俄罗斯布雷斯特举行的联合军演照片。图为参与军演的俄罗斯坦克。(法新社)

字体大小:

乌克兰战云密布,中国称与俄罗斯“不是盟友胜似盟友”,在俄乌问题所持的立场备受西方媒体关注。

综合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媒体报道,中国正在权衡乌克兰危机中的利害关系,把明显“站队”莫斯科的基调,调整为在某种程度上与美国及其盟友更加接近的立场。这个微妙的分寸把握,据报发生在一场中共高层会议之后。

2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出席北京冬季奥运会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两国会后发表联合声明,一致表示反对北约继续扩张。俄罗斯也重申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支持,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双方还签署了15个合作文件,其中包括最重要的能源合作。

此前,中方没有公开明确表明反对北约东扩,联合声明中的表态被解读为北京给予莫斯科最强有力的支持,因为反对北约扩张是莫斯科在乌克兰问题上,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提出的核心诉求之一。中国的立场引起美国和欧盟的警觉,华盛顿和布鲁塞尔许多人士认为,中俄有意联手重塑全球秩序。

俄罗斯总统普京(左)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4日在北京会面。(法新社)

中国领导层或许事前低估了中俄联合声明产生的巨大效应。《华尔街日报》上周三(16日)报道称,中共决策层在发表中俄联合声明后,就在思考如何掌握对俄罗斯的支持力度,即如何能在不以损害中国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对俄罗斯提供支持。

中方把握微妙分寸

该报今天(21日)再刊文称,习近平同普京在北京会谈后,中国就一直呼吁通过外交渠道解决俄乌危机,以便使自身立场与美国及其盟友更加接近。报道说,从中可看出中方在把握微妙分寸,既试图加强中俄伙伴关系,同时又防止中美关系变为全然对立。

报道称,这一基调转变是中共政治局七常委在北京冬奥会期间,进行为期数日的闭门会议之后发生的。中国外交官和中国政府顾问认为这反映出,北京希望避免让中美关系变得更具对抗性,因为一旦对抗加剧,可能导致中国被西方孤立并有损中国的长期发展。

分析认为,中国的美俄之间的分寸把握反映在两方面。一是习近平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2月16日通电话时,呼吁利用包括“诺曼底机制”在内的多边平台寻求“乌克兰问题的全面解决”,此番言论表明中国不想进一步疏远欧洲国家。

“诺曼底机制”是2014年为结束乌克兰战争而建立的一个外交渠道,成员包括德国、俄罗斯、乌克兰和法国。

其次是,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上周以视频方式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时说,各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得到尊重和维护,对乌克兰也不例外。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2020年11月24日于日本东京出席活动。(路透社档案照)

分析称,中方目前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战略是,继续指责美国及其盟友夸大来自俄罗斯的威胁,与此同时,不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国外交官和政府顾问说,中国政府认为这符合自身利益,既防止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完全对立,同时又维护了其反对任何国家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

《华尔街日报》还引述华盛顿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说,“中国认识到中美关系存在争端,两国是竞争对手”,“但中国不希望被推入俄罗斯阵营。”

中国反对北约扩张不同于支持俄侵乌

不过,将中国就乌克兰问题所持立场形容为“基调转变”是否合适,恐怕也见仁见智。也可能中国只是试图调整外界观感,避免将“反对北约东扩”的主张与“支持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划上等号。  

好些学者分析指出,细看中俄联合声明,北京也只是表态反对北约继续东扩,未提支持莫斯科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说明北京即便“站队”莫斯科,顶多也只是提供政治支持,如果战事爆发则可能提供经济支援,不太可能公开表态支持莫斯科占领基辅。

旅居美国的中国评论员邓聿文在发表于德国之声的文章中说,如果北京表态支持莫斯科占领基辅,就违反了北京一向的外交原则,即支持一个主权国家侵占另一个主权国家。这是中国已故总理周恩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提出的原则。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讲师、国际关系学者宋文笛认为,中俄之间更多是在经济外交互援的防守性的互助性关系。BBC中文网报道,宋文笛分析称,在军事层次上,中俄不是“同进同出”的联盟关系,而且中国应该不会愿意加大援助俄国对乌克兰的侵略,这将损害其与欧盟的关系。

另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昆士兰科技大学中俄关系专家姜源也认为,中国无意公开同情乌克兰,但也没有力挺俄罗斯。他说,“中国根本不可能在俄吞并克里米亚或者是在近期乌克兰危机中支持俄罗斯的叙事”,因为新疆、西藏和台湾问题,北京如果支持分离主义或者外国扶植的独立运动,有一天可能面临反扑。

美国学者拉钦科(Sergey Radchenko)也在《经济学人》杂志撰文说,对中国来说,支持俄罗斯反对北约扩张,不同于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国不会为前者付出经济代价,但后者会招致经济制裁。

乌克兰领土防卫部队上周六(19日)在首都基辅郊区训练。(彭博社)

美国恫言:俄若打乌 连中国公司也制裁

拜登政府已多次强调,俄罗斯一旦对乌克兰动武,美国将与盟国一起对俄罗斯实施范围广泛的严厉制裁,其中包括制裁同俄罗斯合作的中国公司。

葛来仪也在《外交政策》杂志撰文说,美国不能允许中国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动武而不付出任何代价。2014年俄罗斯拿下克里米亚后,北京通过签署能源、贸易和金融协议以及价值25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等向莫斯科提供了有限的支持。

葛来仪说,2022年不同于当年,中俄关系更加密切,习近平和普京发表的联合声明与过去的谨慎措辞完全不同。中国支持莫斯科在欧洲安全秩序上的立场异常明确,“美国和欧洲不能允许中国支持俄罗斯侵略而不付出代价。”

《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称,中国领导人在权衡,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国采取更多措施帮助俄罗斯抵御美国的制裁,美国是否可能对中国施加金融和贸易限制。

中国的银行仍然依靠全球金融网络来处理跨境贸易和其他交易,中国的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制造商也依赖美国的芯片和其他高科技产品,而美国现有的出口管制措施已经对华为等大型中国企业造成了损伤。

乌克兰危机令中国陷入被动?

美国之音则引述政治观察人士称,乌克兰危机令中国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因与俄罗斯的“准联盟”关系,中国不得不对俄罗斯表示某种程度的支持,另一方面这场危机也使中国无可避免地面对一系列政治和经济上的负面冲击,其中包括令中国和西方国家关系进一步恶化,并可能拖累中国经济。

报道引述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中国事务高级研究员明克胜(Carl Minzner)说:“普京让北京方面十分头疼。” 他说,此事若成为俄罗斯干涉前苏联国家的先例,意味着中国在中亚的能源管道面临的风险上升,同时可能有损长期以来中国希望取代俄罗斯成为中亚主要力量的种种努力。

此外,与乌克兰紧密的经贸关系,也让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陷入尴尬境地。中国是乌克兰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企业在乌克兰有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中国也从乌克兰大量进口包括食用油,机械等产品。乌克兰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也是中国“一带一路”通往欧洲的重要门户。

或许这是为什么,尽管很多国家敦促本国公民和使馆工作人员撤离乌克兰,中国仍只是提醒在乌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当地局势。也有分析称,由此判断中国评估俄乌不会爆发大规模战事。

与此同时,美国近日仍不断高调警告俄罗斯即将入侵乌克兰,俄国否认,但上周六发起包括导弹发射的战略军事演习。美俄各有盘算,谁在虚张声势目前还说不准。中国尝试将自己说成是乌克兰危机中的“局外人”,但因已将中俄关系提升至“准同盟”水平,以共同抵御美国的压力,也就无可避免地被拉进乱局里头。

涉事各方在乌克兰危机中肯定都在计算利益和成本,打好算盘后再决定下一步采何种策略,中国相信也不例外。

正如上海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冯玉军接受《南华早报》访问时所说,中国必须明确什么最符合其国家利益。在这场危机中,“我们需要问的是,我们会得到什么,又会失去多少?”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