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逾一成港人疫后一年患精神创伤后遗症

字体大小:

香港理工大学今天(25日)公布一项混合式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有12.4%的受访者出现创伤后遗症症状;而失业或没有收入及教育程度较低的受访者,更可能出现创伤后遗症。

据香港中通社报道,这项研究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开展,以电话访问超过3000名市民,了解市民于疫情暴发一年后出现精神创伤的普遍程度。

在防疫措施遵从性方面,研究发现中年或以上、教育程度较高的已婚女性,较愿意遵从不同的防疫措施;近46%受访者表示愿意接种冠病疫苗,当中多数担任家庭照顾者,及教育程度较低的中年或以上已婚男性。

研究的第二部分为定性深度访谈,借此深入了解社会上较年长的群体面对疫情时的精神状况,以及对接种疫苗的态度。团队先后与31位65岁或以上长者进行访谈,当中近七成为退休人士。

研究发现,受访长者认为冠病病毒传染性很高,疫情下,他们大多避免外出运动,很多恒常活动亦需要暂停,大部份人感到担心、无助、忧郁,甚至有个别受访长者表示沮丧。

研究团队透过访谈了解长者对接种冠病疫苗的态度,发现他们在考虑接种疫苗时,主要受到个人经历及身边亲友意见所影响。对冠病疫苗认知不足、文化及朋辈影响,是其中导致他们对疫苗却步的原因。脆弱的社交网络和缺乏家庭支持,更是他们接种疫苗的最大障碍。

带领这次研究的理大神经心理学讲座教授兼医疗及社会科学院院长岑浩强教授指出,社会朝复常方向发展,市民的精神健康同样需“复常”,他呼吁社会大众正视疫情造成的创伤后遗症征状,留意自己的身体、情绪、行为及社交状况的变化,一旦出现相关征状而影响生活,且持续一段时间,便应向专业人士或社福机构寻求协助。

研究团队成员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萧婉文博士建议,社会除了须向长者提供更清晰的疫苗信息,应投放更多资源在长者的支持网络,特别是强化长者于疫苗接种前、后的支持,以释除他们对接种疫苗的种种疑虑。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