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健康码也常态化?

哈尔滨市民9月14日扫码进入师大夜市。当地要求进入夜市前必须扫行程码和健康码。(中新社)
哈尔滨市民9月14日扫码进入师大夜市。当地要求进入夜市前必须扫行程码和健康码。(中新社)

字体大小:

“核酸检测常态化”的争议声犹在耳,“健康码常态化”又让中国民众心里一惊。

中国官媒引述一项调查结果称,超九成受访者希望健康码在后疫情时代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文章还称“后疫情时代健康码拓展升级是大势所趋”。

经查证,上述调查实为2020年所做,属于旧闻重炒。但是,这两年来“无绿码拒诊”、“健康码系统崩溃”、“赋红码”等事件,仍令人不免担心,倘若健康码真的常态化,会给中国的经济民生带来什么影响。

后疫情时代健康码要“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官媒中国网星期三(9月28日)转载了一篇题为《调查报告:疫情后的“健康码” 可能变得更有用》的文章, 署名为人民智库研究员王虹。

文章称,调查报告的结果是通过互联网和微信公众平台回收有效问卷5928份所得。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者希望健康码在后疫情时代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卫生健康、城市治理、交通出行和文旅娱乐领域。

中国官媒中国网星期三(9月28日)转载人民智库研究员王虹的文章称,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者希望健康码在后疫情时代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互联网)

文章称,健康码的开发和推广成本巨大,因而受访者希望健康码继续更新和扩大使用范围,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文章还称,后疫情时代健康码拓展升级是大势所趋,需要宏观层面、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共同发力,对接更多资源发挥更大作用。

这篇报道的截图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热传,很多网民表达质疑与不满。有网友讽刺道:“超九成支持,快赶上乌东入俄公投了!”,有网友称:“这和良民证有什么区别?”,还有网友对公权力的扩张表达忧虑。

旧闻重炒

长期活跃在微博上的《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也对“健康码常态化”表示了反对。他星期三晚上在个人微博中写道,健康码意味着一个庞大管理系统,在社会上运转需要大量人力参与,这样特殊的专项人力投入,以及对个人资讯的收集,只有在面临重大防疫挑战时才有必要,疫情过后它应当休眠。

胡锡进说,特殊情况不应常态化,社会管理并非越细致越好,而是要追求时度效的最佳统筹。不应让防疫期间的一些高强度管理和动员措施惯性向疫情后社会过渡,那样不利于合理使用公共资源,也不利于社会活力的全面恢复。

事实上,这则“新闻”是旧闻重炒,上述调查报告是两年前所做,最初刊登于2020年7月28日的《国家治理》周刊上。

中国网现已经将报道删除。胡锡进星期四(9月29日)也再次发微博,称自己之前不够严谨,误以为官媒发布的是最新调查报告,他向读者致歉,并删除了前一条微博。

虽已证实是旧闻重炒,但仍有网民对健康码未来是否会常态化表示担忧。

两年前的调查结果可信与否,无法得知,即便当时真有超九成人支持,如今两年过去,疫情和民众心态已经发生很大改变,中间发生的一些和健康码相关的事件,更加重了大家的忧虑。

常态化可能带来的问题

健康码常态化可能会带来诸多问题,总结概括网上的意见,至少有以下几点:

社会资源的浪费。健康码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管理系统,牵扯到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可计数。制作公共场所的二维码标志、安排负责监管扫码的人员,还有系统背后的技术维护,都会消耗掉本已因防疫而捉襟见肘的公共资源。

9月1日,在上海新世纪虹桥幼儿园,医护人员正在为幼儿进行核酸检测前的扫码登记。(中新社)

给民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如果时时处处都要扫码,不仅拖慢社会运转的速度,还可能耽误更重要的事情。疫情两年多,很多民众都遭遇过因为健康码未能刷新或错误弹窗导致被困在某地的事情。还有人因为没有绿色健康码而被医院拒诊,耽误救治,酿成死亡的悲剧。

系统崩溃的风险。去年12月和今年1月,西安防疫健康码“一码通”两次崩溃,市民出行、工作均受阻。今年9月初,成都“天府健康通”又出现大面积崩溃。如果疫情后健康码仍继续使用,甚至扩大应用范围,一旦系统崩溃,可能造成全社会的停滞或混乱。

个人信息的泄露。健康码系统里储存着全民重要信息,包括个人资料、行程轨迹、健康状况等。如果说防疫的“战时状态”下,大范围收集信息是不得已之法,那疫后还这样做,甚至还扩大范围,就是置信息安全于不顾了。一旦被不法分子甚至“境外势力”获取,后果不堪设想。

公权力滥用的危害。今年6月,河南发生了“赋红码”事件,本该用于防疫的健康码,变成了限制村镇银行储户维权行动的工具。如果健康码的使用常态化、扩大化,不排除还会有地方政府部门和官员将健康码用作维稳工具。

部分河南村镇银行的储户今年6月前往河南省会郑州维权,却因健康码被赋“红码”而行动受限。(互联网)

防疫思维不能延续到疫后

冠病疫情暴发两年多,如今已有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迈向开放、恢复正常生活,韩国、日本、香港、台湾近来纷纷放宽防疫措施,中国大陆是所剩不多的仍坚持“动态清零”的地方。这或许有中共二十大即将召开的求稳心态,也有担心放开后医疗资源挤兑的考量。但不可否认的是,严格的防疫措施已给经济和民生造成很大影响,越来越多民众对小区封锁、全体核酸、通行凭码的生活状态感到疲惫。

9月5日,在贵阳市划定的临时静态管理区云岩区大营路街道中天花园社区,防疫工作人员在引导市民做核酸检测。(新华社)

中国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9月8日称,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也要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这一说法当时就引起了舆论反弹。如果真如《国家治理》周刊的文章所说,后疫情时代都要常态化使用健康码,那对于中国民众来说,疫情是否结束又有多大区别?

防疫措施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人们恢复正常的生活。中国正处在从疫情迈向后疫情时期的关键节点上,这时候理应逐渐转变思维,而不是抱持原来的管控心态不变,甚至还要延续到疫后。如果防疫的那套非常手段都“常态化”了,那经济社会生活的“常态化”恐怕就会遥遥无期。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