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年轻人养起了纸盒狗

用纸盒手工制作而成的纸盒狗,因为被中国年轻人当成了活生生的宠物对待而走红网络。(互联网)
用纸盒手工制作而成的纸盒狗,因为被中国年轻人当成了活生生的宠物对待而走红网络。(互联网)

字体大小:

疫情限制之下,许多出不了校门的中国大学生,在枯燥的校园生活中创造出了一种新型宠物——“纸盒狗”。

纸盒狗顾名思义,是用纸盒、纸板或类似的材料,手工制作而成的玩具狗。用身边的材料制成小动物的模样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纸盒狗此次走红网络,却是因为年轻人把这些没有生命的纸板,当成了活生生的宠物对待。

纸盒狗什么都好

大学生们给自己的纸盒狗起名,给它们制作花花绿绿的衣服和配饰;他们会给小狗挂上姓名牌,拴在寝室门口“看家”;他们还会牵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狗在操场上遛弯,让它们和其他同学的狗交流、相亲……这一切看起来,都仿佛是在饲养一只真正的小狗。

外人或许很难理解这种“过家家”般的迷惑行为,甚至怀疑狗主人是否精神出现问题,但对于疫情中住在集体宿舍、不能饲养活体宠物的大学生们来说,“纸盒狗”已成为他们一份简单的快乐。

由于制造材料的不同,纸盒狗们有着各式各样的形态和造型,可谓是百花齐放,彰显着年轻人的个性。它们或卡通可爱,或精巧帅气,有的穿着花衣裳,有的带着生动的表情,当然,也有一些手不那么巧的人,只能拥有勉强能看出是小狗的宠物。
 

由于制造材料和水平的不同,纸盒狗们有着各式各样的形态和造型。图为一只神似杜宾的帅气纸盒狗。(互联网)

对于尚未经济独立的大学生来说,纸盒狗的优势还在于它们不用花钱买,不需要吃喝,不会生病,也不用考虑毕业后该如何处置。

此外,纸盒狗也不像真的狗一样,需要每天出门活动、排泄。大学生们可以只在自己有兴致时,把它们带出门炫耀,其余时间放在门外或是床底就好,不必担心它们会被憋疯。

一位制作了纸盒狗的武汉高校学生告诉中国媒体,把小狗放在寝室门口楼道里,路过的同学都会看到,还会有人拍照。她选择“饲养”纸盒小狗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最近学校封闭管理,大家的活动被圈定了范围,就希望‘找点乐子’。”

是幼稚还是自救?

纸盒狗什么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它并不是真正有生命的小狗。于是,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饲养”纸盒狗并发到互联网上后,指指点点的批判声也接踵而来。

很多批判的声音认为,这是幼稚的行为艺术,是年轻人不学无术在“跟风”,感叹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有人认为,这样荒诞的行为再次证明了现在的年轻人沉迷玩乐、抗压能力不足,是“垮掉的一代”。

对于这样的批评,许多网民指出,如果实在难以理解,不妨退一步,像年轻人一样把纸盒狗当作真正的宠物看待,这样的行为就变得合理了起来。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饲养宠物是一种普遍且有科学证明的解压方式。而严格的疫情防控和不明朗的经济前景,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迫使他们寻找减压方式,养宠物是其中之一。

湖北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肖劲松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也说,饲养纸箱狗的学生们,大多还是抱着“养宠物”的心态:“养宠物能够让人放松,手工制作还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他还指出,将纸盒狗当作活物饲养的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人性化”,是一种情感投射,也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社会交流和减压作用。

简单来说,对于没有条件饲养真正宠物的大学生,纸盒狗大抵就是当下能够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进行精神自救的最佳宠物了。

对于没有条件饲养真正宠物的大学生,纸盒狗大抵就是当下能够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进行精神自救的最佳宠物了。(互联网)

平替生活中的平替宠物

如果说大学生选择纸盒狗是因为条件有限,那这一现象走红网络后,许多不在校园、有饲养宠物条件的年轻人也纷纷表达喜爱之情甚至效仿的原因,就不免令人唏嘘了。

这些年轻人并非真的不想养真正的宠物,而是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这么做,担心无法再为多一个生命负责。

他们最大的顾虑来自与日俱增的经济压力。高压的疫情防控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冲击,而低迷的经济也给年轻人带来了更大的就业压力。据中国官方统计数据,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而16岁至24岁人口的失业率则高达17.9%。

失业的年轻人都难以养活自己,更别提再养宠物,即使有工作的人,也对前景不甚乐观,不知能否为宠物猫狗的十几年寿命负责。

而哪怕年轻人对自己的经济能力有信心,疫情中宠物的生命安全保障也成为了他们的心头大患。从疫情发生至今,在消杀过程中打杀宠物的事件在中国屡见不鲜,即使多次登上新闻引发社会关注后,还是遏制不住打杀宠物的行为。

事实上,就在纸盒狗走红几天前的10月27日,福建莆田一只一岁多的宠物边境牧羊犬,在主人因为冠病密接集中隔离后,被上门消杀的“大白”勒死在了麻袋里。

10月27日,福建莆田一只宠物边境牧羊犬,在主人因为冠病密接集中隔离后,被上门消杀的“大白”勒死在了麻袋里。(互联网)

人们不知道疫情防控还要持续多久,他们更不知道,假如有一天自己不幸密接甚至感染,自己的宠物是否会被“无害化处理”。因为担心无法保住宠物的生命,他们宁愿选择没有生命的宠物。

有一位中国网民的感慨,道出了多数年轻人的心声,在微博上获得了两万多的点赞,好几千的转发:“纸板狗很安全,不用带口罩,不会被拖出去打死,没有了可以再做一个新的。”

“纸板狗是真正的平替,对人好,对狗好,平替的生活里只有平替的狗才是安全的。”

疫情带来的精神压力

无生命物体比真实生命的陪伴更能带来安全感,宁可用纸盒狗平替,也要寻一个宠物安抚内心,可见疫情带来的精神压力,已让许多中国年轻人不得不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寻求心灵慰藉,哪怕只是一时片刻。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今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就发文称,数据显示冠病疫情使全球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增加25%,其中年轻人和妇女所受影响最严重,呼吁各国重视疫情中民众的精神健康问题。

在仍秉持严格的“动态清零”政策、不时就会施行封控的中国,伴随管控措施出现在网络上的发泄和求助贴,无一不展现着疫情给中国民众带来的巨大压力。

如果防疫乱象下的困苦民生还不够明显,那么内蒙古呼和浩特女子坠楼身亡事件所敲响的警钟,肯定够响亮了。

从上午10时出现情绪崩溃到下午5时许坠下12楼,我们难以想象本就患有焦虑障碍的死者,内心经历了何等的天人交战,才做出了如此令人惋惜的选择;我们也难以想象,被单元门外防疫隔离围挡阻拦、无法第一时间到达坠楼母亲身旁的女儿,承受了多么大的精神压力和折磨。

而不论官方事后如何反思、问责,这起人祸给社会带来的创伤,恐怕也一时难以治愈。

呼和浩特坠楼事件中,单元门外围的隔离围挡,阻挡了死者的女儿第一时间赶到母亲身边的路。(互联网)

重庆市协和心理顾问事务所所长谭刚强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评估,中国各地三年来反复封控叠加防疫乱象屡次重犯,“对一般民众的心理摧毁很大”,导致更多人出现焦虑情绪和偏激反应,包括反社会及自毁行为。他也警告,如果防疫乱象不能很快遏制,势必加剧社会混乱,“(官方)必须尽快正视群众的呼声”。

和不受疫情影响的纸盒狗不同,人有精神需求,也应当被正视,否则类似的次生灾害,只怕还会再次上演。

防疫人会需要纸盒狗吗?

事实上,早在年初中国疫情刚开始反复的时候,网络上就流传过关于隔离导致精神出现问题的段子:如果你被隔离期间开始和花草树木聊天,这很正常,无需致电咨询。只有在那些花草树木开始回答您问题的情况下,才有必要寻求协助。”

疫情反复初期,网上流传的和花草树木对话的段子。官方辟谣这些短信并非各地精神卫生中心发送,而是网民编造。(互联网)

虽然官方辟谣这些短信并非各地精神卫生中心发送,而是网民编造,但这还是让很多人担忧封控隔离下民众的精神状态:能编出这样的段子,很难说没有过这样的想法。

再回过头看看把纸盒狗当作活物饲养的年轻人,似乎也到了“花草树木开始回话”的阶段。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纸盒狗做为安慰剂,短暂地治愈了一下自己的精神;不幸的是,这份自欺欺人必然无法长久,也无法真正安抚他们的内心。这看似幼稚的潮流,又何尝不是他们在无声地抗议和求助呢?

人们需要纸盒狗,好在疫情中苦中作乐、聊以慰藉;但人们不能只有纸盒狗,他们需要真正鲜活、不“平替”的人生。

也有网民感叹,或许苦难本可以不存在,那便也不必在苦难中挤出快乐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