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被挂上黄牌的中韩关系

中国游客入境韩国后被发黄牌,而且必须挂在脖子上。网民认为,这像是把中国游客“当作罪犯在街上游行示众”。(路透社)
中国游客入境韩国后被发黄牌,而且必须挂在脖子上。网民认为,这像是把中国游客“当作罪犯在街上游行示众”。(路透社)

字体大小:

中国在星期一(1月8日)重新开放边境后,去韩国的中国旅客时隔三年踏出国门,心情不但没有很愉悦,感觉还很受气。

韩国是近来对中国旅客实施额外入境限制的国家之一。过去几天,一些中国旅客入境韩国后,纷纷在社交媒体吐槽韩国对中国旅客实施的区别待遇。

有中国网民宣称,韩国的防疫措施只针对中国人,被拒绝入境的中国旅客被带至“小黑屋”扣留,自费隔离点的条件极为简陋,甚至没有床和热水。

最让网民不满的是,中国游客一下飞机就被发黄牌,而且必须挂在脖子上,在军人的“护送”下被带往指定区域。网民认为,这像是把中国游客“当作罪犯在街上游行示众”。

中国游客一下飞机就被发黄牌,而且必须挂在脖子上,在军人的“护送”下被带往指定区域。(路透社)

这个课题在微博上登上热搜排行榜,韩国的举动被质疑:是为了防疫?还是“赤裸裸搞歧视”?评论区的不少网民留言说,应该抵制去韩国旅游。

但也有网民反驳了“小黑屋”和“挂黄牌如被当作罪犯”的说法。

据河南《大河报》报道,一名前往韩国参加考试的中国学生刘希证实,每名乘坐从中国飞往韩国航班的旅客,不分国籍,都会被要求佩戴黄色的标识牌,走特别通道。从其他国家赴韩的游客则不用佩戴该黄牌。

刘希认为,黄色牌子的初衷应该是为了方便工作人员辨认需要做落地核酸的游客,对于不会韩语的游客可能有一些辅助作用。

刘希的航班按照六人一组划分,每组由两名军人引导去拿行李、做核酸。之后,他们会给带到等待区,等候核酸结果。她说,等待区提供食物和水,有充电插头,并非网民形容的“小黑屋”。

刘希在机场等了四个小时后被告知核酸结果不明确,需去另一处等待再次检测。她在那里待了一整晚,隔天早上才接到核酸结果为阴性的最终通知,获准离开机场。

据《天目新闻》报道,从南京前往韩国首尔的周敏(化名)也有相同经历。她说,入境的中国旅客在接受核酸检测后,被集中在一个类似候机大厅的场所,现场等待的约有六七十人,有老有少。大厅内也有多名韩国工作人员在旁“巡逻”。

周敏形容,整个过程感觉很严格,而且只针对中国入境的游客。“我觉得很过分,全程看守着,就怕你逃跑一样的。”

其实,周敏恐怕没说错,韩国方面可能真的就是要防止他们逃跑。据韩联社1月4日报道,一名赴韩中国游客在仁川国际机场接受冠病检测,结果呈阳性后,拒绝接受酒店隔离,从酒店潜逃,隔天才被韩国警方在首尔找到、逮捕。

周敏等待了两个多小时后取得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出了机场坐上大巴。她说:“前前后后折腾了四个多小时,好在还是入境了。”

中国《环球时报》星期二(1月10日)发文指出,韩国是目前针对中国采取“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最为严苛的国家之一。文章写道,就连《东亚日报》等韩国媒体都承认,“韩国政府的此次对华防疫措施与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相比强度更高”。

韩国政府回应

针对中国网民的一系列歧视指控,韩国保健福祉部(下称“福祉部”)星期三(1月11日)在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记者会上进行反驳,并指这些指控“不符合事实”。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政府指出,防控措施只针对中国人的说法不属实,因为所有从中国入境的人员,不论国籍,都要在入境前后接受冠病检测,其中包括韩国公民。

至于“挂黄牌”,防疫部门附上一英国籍自华入境者挂黄牌的照片,称该措施为引导旅客前往机场检测中心,适用于自华入境的所有国籍人员。

针对隔离场所条件简陋的指控,福祉部指这些隔离客房的规格不低于中国游客常住的旅游酒店,并称酒店客房是韩国人也使用的客房,床铺干净,卫生间供应温水。

福祉部还说,专门供应盒饭的企业每天都会提供不同的餐食,需要用药时还会提供事先准备好的退烧药、感冒药和消毒产品等。

不过,中国网民对韩国政府的解释不买账,并指韩国明显对中国旅客有区别待遇。有网民指出,就算是中国执行清零政策时,入境限制措施也是一视同仁,没有针对任何国家人民。

有网民更是调侃说:“韩国搞得好像自己国内清零似的。”

中国旅客感染人数的争议

考虑到中国当前的疫情形势,韩国从2023年1月2日起规定,中国旅客登机前和抵达仁川国际机场后,都须接受核酸检测。同时,韩国也暂时限制对中国旅客发放赴韩短期签证,也规定来自中国的航班只能在仁川国际机场降落。

中国在星期二(1月10日)中午宣布暂停签发韩国公民赴华短期签证。这是全球数十个国家最近对中国旅客实施入境限制后,中国采取的首个反制措施。

中国驻韩国使馆称,这项措施是“根据国内指示”,并强调将视韩国对华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取消情况再作调整。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发表评论也称:“应当说,这是根据对等原则,中方作出的必要且合情合理、适度的反应。”“对于来自中方的反制,韩国方面不应感到意外。”评论指出,实际上,1月2日至9日自中国入韩旅客落地检测呈阳性率为17.5%,10日更降至5.5%。这个比例是否对韩国公共健康构成威胁,韩国相应措施是否适度,并没有科学论证。

韩国则回应称,韩国一半以上的冠病输入病例都来自中国。

韩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崔胜浩(Seung-ho Choi,音译)星期二告诉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韩国高达80%的“输入确诊冠病病例”来自中国。崔胜浩说,从2022年11月到12月,在中国旅行后入境者,冠病检测呈阳性的人数增加了14倍。

崔胜浩表明,由于中韩两国地理位置临近,中国的感染率激增可能会使韩国处于危险之中。“中国的疫情正在恶化……这有可能造成病毒新变种出现。”

他强调,韩国的限制政策是在与相关政府部门和专家深入讨论之后作出的。这些措施主要考虑到中国政府对疫情信息的透明度不足。

当今世上埋怨中国疫情信息透明度不足的不是只有韩国。中国2022年12月初对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松绑后,各地不再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当局也没有建立抗原自测上报的平台,使疫情监测不确定性大大提高。中国自2022年12月停止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又将冠病死亡病例的定义收窄至冠病检测呈阳性并死于呼吸衰竭者,更使外界难以掌握中国疫情形势。

世卫:中国疫情透明度欠缺 检疫措施可理解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就称,尽管中国正在提供更多有关国内冠病疫情的更多信息,但当地的冠病死亡数被“严重低报”(heavily underreported)

据彭博社报道,世卫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执行主任瑞安在星期三(1月11日)的发布会上对中国疫情表示关切,并指官方统计数字没有显示目前冠病病例激增的真实写照。

瑞安警告,尽管加强了合作,世卫仍然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对中国疫情进行全面的综合风险评估。他说,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数据,各国对来自中国的入境人员采取检疫措施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这方面的顾虑,尤其是东南亚国家。除了马来西亚在国际入境口岸为中国游客提供特别通道,以及马来西亚和泰国对飞机废水进行病毒检测外,亚细安10个国家对待来自中国的旅客,和对待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任何差别。

其中,印尼表示将“铺红地毯”欢迎中国旅客。泰国三名部长级官员还在开放首日到机场接机,向入境旅客献花,高调欢迎中国旅客赴泰旅游。

载有中国游客的厦门航空星期二(1月9日)落地泰国。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阿努廷(中)到机场迎接,向入境旅客献花。(路透社)

对于泰国对中国游客的热烈欢迎,韩国媒体也竞相报道。韩国MBC电视台称“连副总理都来迎接了”。韩媒now news则形容,中国游客享受了“国宾待遇”,像明星一样受欢迎。

入境限制被中韩关系牵动

实际上,韩国与中国的入境限制风波,或多或少也被两国关系牵动。

一直以来,韩国努力尝试在盟友美国和强邻中国之间取得平衡。韩国是美国在东亚的重要盟友,也是美国盟友中少数与中国关系较好的国家;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韩国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

曾几何时,中国1992年曾不顾“血盟”朝鲜的不满,与韩国建交;韩国时任总统朴槿惠2015年也不顾盟友美国的杯葛,亲身飞到北京登上天安门城楼出席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

不过,在朝鲜半岛核危机始终无法化解下,韩国2016年尽管面临中国强烈反对,仍宣布部署美军“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应对朝鲜核武威胁,使中韩关系陷入低谷,中国更推出一系列“禁韩令”,让两国关系渐行渐远。

虽然过后曾出现过一段回暖期,随着美中战略竞争加剧,韩中关系也出现微妙变化。韩国现任总统尹锡悦在2022年5月上任后明确向美国靠拢,更令中韩关系急速降温。

韩国在2022年5月提出正式加入美国牵头的印太经济框架;2022年6月加快推进萨德基地恢复正常运转;美国、日本和韩国2022年8月举办了五年来首个弹道导弹防御演习;韩国表明有意加入美国主导的芯片四方联盟,均引起中国的强烈不满。

官方关系遇冷之余,过去几年,韩国人对中国的态度也急剧向下。

据美国网络时政杂志《外交学者》(The Diplomat)报道,调查显示,81%的韩国受访者对中国表达了“负面”或“非常负面”的情绪,是受调查56个国家中的最高水平。调查显示,冠病疫情以及来自中国的雾霾,对韩国人对华负面情绪的影响尤为明显。

这项调查由捷克帕拉茨基大学探索对华看法的“华语区边境地带专案”(Sinophone Borderlands Project)发布。一共有1364名韩国成年男女于2022年4月至9月参与了调查。

最新的调查结果与七年前的类似调查结果截然不同。2015年,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进行了类似问卷调查,当时对华持负面态度的韩国人仅占37%。

中国如果进行类似的民调,结果会如何外界无从得知,但从中国旅客、网民、媒体的情绪和反应来看,让人想到了一句流行语:“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中韩站在建交30周年的十字路口上,两国要如何在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放下分歧,重建互信,当前恐怕难有答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